长乐规模以上企业逾九成复工复产
Published at Feb 16, 2020 07:31 am
测体温、戴口罩、冲洗消杀……13日上午,位于长乐滨海新城的景丰科技,工人完成防疫步骤后,进入厂区,回到生产线,机器设备早已加足马力,生产火力全开。连日来,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一边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一边是长乐区千方百计为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作为我省的工业重镇,长乐拥有3000多家制造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413家,外来职工众多。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长乐区委区政府迅速行动、提前谋划、精准施策,以大数据加强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点对点班车接送、用好用足核酸检测提升快速筛查能力等措施,落实落细省市部署,能快则快,能早则早,全力推动和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截至昨日,413家规上企业复工378家,复工率达91.5%。
大数据平台管好企业工地
企业是否复工、省内省外返回员工人数多少、每个人的健康情况如何……在长乐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的电脑桌面上,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尽在大数据图表的掌控之中。
“这个数据分析图表来自我们刚刚与阿里巴巴合作搭建的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健康管理‘钉钉’平台。”长乐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边严抓防疫边紧抓企业复产复工,长乐区委区政府快速部署,应用大数据平台,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目前全区90%规上企业已入驻平台。
该负责人介绍,长乐区工信局及18个乡镇街道分管、经办管理群和规上工业企业HR管理群共同搭建平台。规上工业企业的HR负责引导所有员工在平台上打卡填报相关信息,信息全部汇总到平台系统,及时掌握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情况及员工健康状态。
“通过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上班和居住的员工每日填报上传健康信息,各部门负责人跟踪填报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员工健康动态。”景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数据平台的“触角”不仅延伸至企业,也辐射至工地。地处滨海新城的文武砂镇61个在建工地目前已全部入驻健康管理平台,员工健康的信息收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展开。
包车往5省接回返岗员工
大数据为企业防疫“撑腰”,“点对点”包车接送、帮助企业提升快速筛查能力则为企业复工“护航”。
昨日下午5时,在长乐首占新区闽运公交枢纽站,28辆大巴集体整装出发,此行它们承担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前往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河南等五省份,直接在家门口接回企业返岗员工。
长乐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规上企业摸排了解到,有些企业有接送职工的需求。“我们昨晚加班加点,协调对接了28辆大巴,今晚连夜赶往5省份,先接回一批工人642人,明后两天还将分批接回1000多名企业员工。”
交通出行做好防护,用好用足核酸检测等科技手段为疫情防控做到双重保障。据了解,长乐充分发挥滨海新城企业贝瑞基因的技术优势,对来榕上班的省外返岗职工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式上岗。目前日检测量可达5000份,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技术支撑。
利企政策助推复工复产
日前,长乐区出台八条措施,支持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从租金减免、“两证”办理、企业招工、大数据服务、融资、信贷、税款减免、叠加配套等八个方面给予企业复工复产优惠配套政策。
长乐有关职能部门还帮助企业制定防控疫情工作和复工复产方案,加大对企业用工和物资保障,帮助企业对接解决口罩、消毒水等医疗防护物资紧缺问题。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截至2月11日,长乐区已为126家工业企业争取到了57.62亿流动性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生产一线也是战‘疫’前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边抓防控边抓生产,帮助企业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为企业开工创造良好环境。”长乐区相关领导表示。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长乐规模以上企业逾九成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