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協會籲重視校園安全 倡系統改革防悲劇重演

Published at Oct 16, 2025 11:06 am

(美里16日讯)马来西亚儿科协会(MPA)今日对日前一名16岁女学生不幸遇害事件,向其家属致以最深切的哀悼,并呼吁全国各界正视校园安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从系统性层面推动改革,防止悲剧重演。

该会在文告中指出,近期网络上流传的暴力视频与图片令人深感不安,这不仅侵犯人类尊严,更造成二次伤害,加重受害者及家属的心理创伤。协会强烈呼吁公众与社交媒体用户立即停止传播相关内容,尊重当事人的隐私与尊严。

文告指出,暴力事件的发生动摇了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大众对学校安全的信心,也激发出以“禁令”“惩罚”“强化保安”等方式应对的本能反应。然而,儿科协会强调,这类反应往往忽略了青少年暴力的根源,例如被忽视、未解决的冲突、心理困扰未获治疗,及儿童缺乏足够的成人支持系统。

协会指出,近年来不仅学生遭受暴力,教师与学校职员也曾成为攻击、威胁或骚扰的对象,显示问题需以整体性方式应对。事件发生后,学校应为所有受影响者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建立让学生安心表达情绪、重建安全感与信任的环境。

文告提到,国际经验显示,有效的校园安全改革应着重“关系建设”与“早期介入”。教师与职员应接受培训,学会识别学生的心理困扰并以同理心回应;学校辅导服务也应扩大,让有需要的学生能及时获得帮助。同时,家庭应成为教育的伙伴,让经历过暴力事件的个体参与支持系统的设计,使其更能理解与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真正的安全不仅仅依赖监控镜头与上锁的大门,而是要培育孩子的道德感、情绪力与社会责任感。”文告指出,教育的目标不应仅限于学术成就,更应帮助学生学习道德思考、同理心与冲突调解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关怀、沟通与尊重地共处”。

此外,协会也提到,科技与社交媒体为校园安全增添了复杂性。虽然数字平台能促进学习,但也带来网络霸凌、错误资讯及情感麻木等风险。澳洲计划立法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正反映社会对数码伤害的关注。然而,单靠管制并非长久之计,数码素养与道德教育必须同步推进。

马来西亚儿科协会重申,学校应是所有孩子与教师的安全港湾,应是充满欢笑、探索与归属感的学习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中成长。这是全社会共同的道德责任。

Author

Liew Li Mui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