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为船政工匠题“大夫第”

Published at Sep 29, 2023 08:56 am
出于对“船政匠首”黄文禧的好奇,笔者驱车前往黄文禧的出生地一探究竟。 黄文禧,谱名黄孔春,别号珩臣,又名黄礼基,1828年生于永泰县锦安村。1866年,黄文禧进入船厂,一边工作,一边在中国最早的技工学校船政艺圃学习且成绩优异,后来成为船政十三厂中的匠首,带领工匠参与制造军舰。1869年,黄文禧参与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舰船“万年清”;1872年,参与制造了当时远东最大的兵舰“扬武”舰,这艘军舰后来成为福建水师旗舰。此后,他还陆续参与制造了“飞云”“振威”“济安”等炮舰。因为表现突出,黄文禧累功不断,先升额外外委,再升外委,尔后再升把总(从五品)。 经族人指引,我们来到黄家祠堂。在黄家祠堂,我们看到了似乎不应该出现在祠堂,而应该出现在黄文禧宅邸的一块匾——船政大臣沈葆桢书写的“大夫第”。 这一方牌匾不仅出现的地方“反常”,而且款识的形式亦“反常”。 上款为题匾者,下款为受匾者,这种款识的形式一般是题匾人有名望、有地位,或是受匾者的长辈、上司等,然而身为头品顶戴的沈葆桢却反其道而行之。他题写的上款为受匾者“文禧清光绪元年钦赐五品顶戴”,下款为题匾者“船政大臣沈葆桢书”,匾文为“大夫第”。 我们认为,这种“反常规”的款识,抑或是沈大人有意而为之。通过认识这一方牌匾的款识,我们仿佛看到了船政工匠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福建自古就有民谣云:“工字不出头”,要破“君子不器”的定势,知易行难。眼前这一块“大夫第”使我们三人眼睛一亮,让一名靠手艺吃饭的工匠享用“大夫第”,是我们平生第一遭所见。这让我们想起在林则徐专祠内,看见三位刻在石上的工匠大名:土匠汪德沛;木匠方堃懋;石匠林三和。 顺着黄家祠堂边步行不远便可见黄文禧的老宅故厝。厝内黄氏后人进城打工,不遇。 在厝内我们看到一张不足半米长的“船政请给奖奏片”。在奏片中,沈葆桢联合另外四名清廷大臣(钦差大臣左宗棠、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和福建巡抚王凯泰),向清廷举荐船政匠首黄文禧。这封“船政请给奖奏片”写道:“黄文禧在厂精熟西法制造,不负所学,请以千总留闽尽先补用。”文中的“千总”为正五品。朝廷很快准奏。后来,黄文禧还积功加守备衔(从四品)。 沈葆桢除了联手四位大臣向清廷举荐船政工匠黄文禧,还亲手为黄文禧家题了反常规的“大夫第”,这可谓为“工字出头天”,为“倕巧班工”讨功名。我们不由为沈葆桢独到的眼光和“能得其实”的做派所折服。(林榕平沈蕾李纾文/图)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