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 侨心似海
Published at Sep 29, 2023 08:54 am
“视波涛为阡陌,倚帆樯为耒耜”。千百年来,福清人辟港通津,以海为田、以舟为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造就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
“凡有华人处,就有福清人”,走进福清侨乡博物馆,斑驳的行李箱、停摆的挂钟、陈旧的油灯、泛黄的侨批……记录着华侨艰辛历程的老物件,扑眼而来。移步换景,时空之门次递开启。宁静的展灯下,这些老物件仿佛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讲述着岁月风雨中的传奇故事。
缘起侨批
见证侨乡记忆
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福清有着数量庞大的海外移民群体及其后代。自古以来,一代代的福清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移居海外。
南洋是多数福清人走向世界的第一站。鸦片战争后,一批又一批民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移民东南亚。这也是近代中国史上波澜壮阔的一波移民潮——“下南洋”。当越来越多漂洋过海的人们与家乡的亲人相望不相闻时。亦汇亦信的侨批,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
福清侨乡博物馆馆长毛胤云说,实际上,最初海外乡亲的家书与钱款不是通过邮局、银行往来,而是由经常往来海上的水手、商人或同乡互相之间帮忙递送,并收取一定报酬,而这些帮乡亲递送侨批的人,被称为“水客”。
随着业务扩大,原来的“水客”和兼营收解侨款的商户开始联合起来,成立专门为侨胞递送侨汇、信件的侨批局。通俗地说,侨批兼有家书、汇款单功能,是海外侨胞的一种信汇通信方式。有的华侨为了与家属通信,只汇一块钱,也能达到寄一封家书的目的,在当时较为普遍。
清末民初,福清侨汇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汇丰银行,侨胞在侨居地汇兑,由设在福州的汇丰分行递解银元给侨眷属;二是通过民信局,侨胞在侨居地汇兑,由各民信局在福清的分庄解送。
1904年,福清第一家侨汇庄福泰汇庄开办,至民国年间先后有侨汇庄30家,侨汇业务主要面向印尼华侨。《福清金融志》记载,设在福清的侨批机构,城关有捷远局、振声局、乾春局、集大庄、联丰庄等;渔溪有厚经号、泰顺布店代理振声局;龙田有龙文布店兼理侨汇;高山有瑞余、友华;港头有源太庄、耀辉局;东张有永宁庄、大东庄。
现位于利桥古街入口北侧的荷园,曾是集大侨汇庄福清分行。作为当时最大的一家侨汇庄,其全年经营的侨汇占全县45%左右。荷园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集大侨汇庄业务不断扩展有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营侨汇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大、振声、联丰、南华、侨声等几家侨批局合并成立福清县侨汇派送站,后发展合并到中国银行。
纸短情长 诉尽家国情怀
“燕寻旧垒年年至,独有斯人在未回”“岁暮江空信莫通,孝思宁不念吾翁”……里美《俞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流寓交趾(越南)经商的俞定则,曾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作七言绝句四首,总名为《四景诗》托人带回,抒发思乡之情,这也是福清有文字可考的首封海外“家书”。
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张张薄薄的汇票和一枚枚斑斓的邮戳……
侨批,留下了海外游子与亲人相通相思的点滴痕迹,见证了两地华人
隔海相望的拳拳真情,承载着旧时侨胞沉甸甸的家国记忆。
那么,侨批里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侨批纸短,家国情长。在福清侨乡博物馆,展陈了数十件从民国到20世纪90年代的福清侨批,叙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
细读品味侨批里的文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海外亲人的心境。文字中,他们描述着异国生活的点滴,分享着他们的成长和收获,也表达着对家人的牵挂。每一封侨批,都是一段珍贵的家书,蕴含着浓浓的爱意和牵挂,仿佛把远方的亲人拉进了心间。
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是侨批永恒的主题。记者注意到,这些纸张泛黄、墨迹斑驳的侨批,样式不同、年代不同,却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侨批内容既有家长里短的倾诉,也有家国情怀的感叹;汇款单金额大小不一,多数是寄给亲人用于日常开支。
在福清侨乡博物馆,有10多封吴振裔寄给长辈林立屏的侨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吴振裔在多封侨批中,讲述了他初到日本、印尼等国谋生的艰难以及他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日常,朴实的语言诉说着对父母、亲人的思念。
福清人林慎余有六子,其中有子前往印尼经商,后积攒资金回乡建房。在他的侨批记载里,还有亲属在印尼生活,写信与福清的亲人沟通侨房事宜。还有信件提到他们赴印尼探亲、带回海外产品等旧事。
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对侨批的评价极高,称其为“海邦剩馥、侨史敦煌”。包罗万象的侨批涉及方方面面,如亲情、乡情、国情、世情等。作为不朽见证,侨批记录着华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拼搏的辛酸血泪。
赓续侨情 谱写新时代“侨”文章
身在异邦,心怀祖国。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侨批这一传统方式也在悄然褪去。无论是少小离家的老侨,还是出生在海外的华裔新生代,对于家乡的情感始终如一。
融侨素具爱国爱乡传统,乐于支援祖国家乡各项建设。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落实侨务政策和对外开放,更激发了广大华侨爱国爱乡的情怀。以著名华侨林绍良、林文镜为代表的海外福清人通过兴办实业、铺桥修路、兴学办医等方式,支持家乡建设,深刻地改变了福清的面貌。
元洪路、元洪门诊楼、华侨中学、侨兴轻工学校、元载大桥、元洪码头……这些由华侨捐建或投资建设的学校、道路、医院大楼等,记载着他们倾力支援家乡建设的大爱善举,和侨批一样成为福清华侨精神的重要体现。
“侨”是福清最突出的特色。福清现有海外乡亲约160万人,仅在印尼的融籍华侨就有约70万人,其中更有一批爱国爱乡且鼎力支持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的侨领。今年以来,有何文金、林文光、郭说锋等50余位海外乡亲回融考察。
为弘扬华侨精神,挖掘华侨历史,福清建成“一馆一园”侨文化阵地(福清侨乡博物馆、福清华侨公园)。福清侨乡博物馆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资料详实地讲述了福清华侨的出洋历史、创业奋斗史及华侨报效祖国、回馈桑梓的动人事迹。
“一馆一园”成为展示融籍华侨华人创业史的重要窗口,海内外青少年爱国爱乡的教育基地,福清特色侨文化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福清侨乡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2021年起,福清市部署各镇街创建一批精品乡贤馆,吸引和凝聚乡贤报效家乡、回归发展,反哺桑梓,为“最福清”建设汇聚乡贤力量。乡贤馆作为宣传优秀华侨、弘扬华侨文化重要载体,已然成为福清的重要文化标识、精神高地。
人缘相亲、商缘相连。“侨”是福清最突出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就海上丝绸之路而言,华侨华人是开创者,是建设者。如今,作为“一带一路”新旗舰项目,中印尼“两国双园”以华侨华人为纽带,逐梦新蓝海。
(雷岩平邱泉盛王光慧/文林双伟/图)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纸短情长 侨心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