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为何对它情有独钟?

Published at Sep 15, 2023 01:41 pm
[audio mp3="https://weareunited.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09/旧厝的时空考古-1.mp3"][/audio] 或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故乡”就是一个挤攘着老树与老屋的地方,于我而言也不例外。那一座渐渐驼了背的旧厝,敦厚而沉静,却在我的记忆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分量。每每回到桥仔头,我一定会去“旧厝”走一走,在杉木的余香中穿梭,缠着妈妈和外公给我讲过去的故事。
福州人把老屋唤作“旧厝”。关于旧厝,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怀想,而故事的起点往往是那个被叫作“厅中”的地方。厅中一般用来聚会或待客,通常位于旧厝最正中的位置。外公和外叔公年轻时一起翻新了厅中两侧的厢房,也就是“厅中房”。后来,他们兄弟几人在这里成家立业。舅舅说,他那一辈人从小就生活在旧厝里。因为前厅不办酒席时经常空着,孩子们便将其和后厅当成了玩“覭覭屈屈(捉迷藏)”的好地方。一些调皮的孩子还会躲到“厅中下”去,不过这就超出了约定好的活动范围,算作犯规了。
“厅中下”其实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天井”。当年外公自己动手在天井中修了座小花坛,还在花坛中栽了芙蓉花、太阳花、鸡冠花这些好养活又漂亮的花卉,给原本朴素的旧厝增添了几分亮色。农闲的时候,大家最爱围坐在天井,食茶攀讲。“我故会记礼,囫囵厝侬齐坐厅中下食龙眼、龃蔗(我还记得一家人坐在天井那里吃龙眼、啃甘蔗)。”在妈妈的回忆里,那时就连收拾庭院这样枯燥的活儿都能被小孩子当成有趣的游戏,“伲囝哥使箠批共铁丝做钩龙眼核的乇,比俤侬拾的価,尽有味(孩子们用竹片和铁丝制作成用来捡龙眼核的工具,大家比谁捡得多,真的很有意思)。”
天井周围的厢房又分好几种。“僻榭”的进深较小,一般作“灶前(厨房)”用。在家乡话中,“僻榭”有时又叫“水院”,根据其相对于厅中的位置,一般分为“前水院”与“后水院”。春夏季节雨水充沛时,外婆还会在僻榭前摆几个小桶,收集顺着瓦槽流下的雨水,用来擦洗桌椅或者洗刷石壁。还有一种较“厅中房”更突出一些的厢房,名曰“耳坠房”,它的空间比僻榭更大。此外,有的人家里还有“轿夫厅”,据说是家中办喜事时供帮手们歇脚之用。
旧厝虽老,但细微之处却蕴藏着不少前人的智慧。以往每次回访旧厝,我都会把镜头对准厝边墙上精致的檐角和那些轮廓不再明晰的石兽。后来才知道,这面外墙又叫作“火墙包”,是传统民居中具有防火功能的一种构造,不可燃的黏土砖起到了非常理想的隔火效果。除了火墙包,我对“天心瓦”也是印象颇深。不识其义前,我只觉得这名字怪好听的,现在才明白“天心瓦”是一种用于采光的玻璃瓦,在没有点灯的白天,偌大的楼层就靠天心瓦中透漏下来的光线照明。
说起这些构造,我突然想起旧厝中总是堆放着一些用剩了的建材。因为农村大多是自建房,材料用不完也不舍得丢,以防翻修时需要。小朋友的“客佻乇(玩具)”常常是经由这些剩下的材料做成的。一块小小的“瓦片囝”,既可以被磨作陀螺状打转着玩,也可以弄碎成石子大小玩“踢框”。这些材料除了可以做玩具,有时也被外公用于制作一些摆件。他修建花坛时,用的正是仓库里多余的红砖、青砖,在里面挖上圆形凹槽,再撒些土,就是透气渗水性能顶好的花盆了。现在想来,当年的旧厝生活也是十分闲适舒心的。
如今,人们早已陆续搬出了旧厝,厝内天井里的小花坛也被蜂箱所取代。只有逢年过节时,大家才会回来筅尘布新。檐下新挂的灯笼与褪了色的照壁遥遥相望,草芽与新叶从火墙包的缝隙里生出,偶有小蝶在其间轻轻振翅,带着我们怀旧或向新的心绪,一年又一年,飞入不息的春风中。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你是95后、00后,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你来投稿。
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
讲不好也不要紧,我们都是“两个声”,敢讲最重要。?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