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全家福
拍了20多年
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人物,同样的姿势,在罗星塔下,李春文一家三口以独特的“打卡”方式,记录下20多年的岁月痕迹。
李春文一家旅居东南亚,10月11日一回福州,他便联系“罗星塔记忆物品征集组”,展示了一整套全家福。
为什么选择在罗星塔下合影?
“罗星塔在中国海洋文化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塔下有属于福州人最骄傲的记忆,这里诞生的船政曾和中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李春文说,罗星塔对福州人来说,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年轻的时候,李春文就怀揣着出去看世界的梦想。“罗星塔曾是国际公认的航海标识,百余年前‘指引’各国商船抵达中国。每次来到塔下,我就想着如果可以从这里起航周游世界,该多么有意义。”他说。
20世纪90年代初,李春文和妻女在罗星塔下留下第一张合影。此后的20多年,一家人在同一位置记录下了各自的人生状态。
“罗星塔见证了女儿的成长,也见证了我梦想实现的过程。”十几年前,李春文开始周游世界,后来旅居东南亚。走过众多国家,看过无数美景,可罗星塔下的风景,依旧让他魂牵梦绕,所以每次回福州,一家人总是回来这里“打卡”。“这就是回家的仪式感。”他说。
一张旧报纸
连起两岸乡情
在征集到的物品里,有一份特殊的报纸——1977年在台湾创办的《罗星塔》月刊,它的捐赠者是曾在福州市台办工作17年的郑宗乾。
“罗星塔是福州的象征,《罗星塔》月刊的创办者是一群在台湾的福州人,他们以罗星塔为纽带,用共同的文化和乡愁连起两岸乡情。”年过八旬的郑宗乾说。
他捐赠了《罗星塔》月刊创刊号复印件及1995年8月发行的报纸。
报纸创刊号一篇题为《世界闻名罗星塔》的文章,讲述了罗星塔的历史和地位,文中写道“罗星塔在全球航海中,占据重要地位,很多航海图上有刊载罗星塔地名”。
因工作关系,1987年,郑宗乾结识了《罗星塔》月刊的创办人张立中。此后,他还帮忙发动福州文史专家为月刊供稿。他说,《罗星塔》月刊既报道海内外同乡社团动态,也刊登福州的人文轶事、风俗民生等,一开始仅在台湾发行,后来发行范围扩至东南亚、欧美等福州人的侨居地,发行量超2万份,影响力逐渐扩大。遗憾的是,因经费筹措困难、稿源短缺等原因,《罗星塔》月刊于1995年底停办。
罗星塔月刊社还出版了《福州采风录》《闽都别记》《八闽新记》等宣传福州文化的书籍,以罗星塔为纽带,增进海内外乡亲的情谊。
(马丽清/文林双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