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强:大马应从“制造”走向“创造” 推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

Published at Apr 22, 2025 03:47 pm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表示,我国应从“在马来西亚制造”(Made in Malaysia)转向“由马来西亚创造”(Made by Malaysia),不再只是一个代工制造中心,而应转型为创新驱动的经济体。 

“我的愿景是培育本地人才、发展自主技术、吸引策略性投资,让槟城的企业不仅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制造环节,更能主导研发、设计,并拥有自主技术。” 

沈志强与贸工部副部长兼依斯干达公主城区国会议员刘镇东,以及投资槟城首席执行员拿督卢丽莲,于上周末出席由投资槟城举办的两场产业对话会,与逾30名来自跨国企业及本地中小企业的重要业者交流,探讨全球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讨论马来西亚的长期经济战略。 

沈志强也呼吁本地半导体与高科技业者以“策略性乐观”(strategic optimism)的心态,把挑战化为机遇,加速推动马来西亚迈向高价值、创新导向的经济体系。 

他承认当前产业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但指出政府正推行数项战略措施,包括内部整合、区域一体化与国际多元化,以强化国家经济基础。 


“在国内方面,马来西亚正通过以人民为本、以投资为驱动的战略,巩固经济基本面。关键措施包括支持中小企业、推动工资增长,并通过针对性激励政策提振消费。” 

他表示,截至目前,政府已动员超过400亿令吉的融资与担保计划,以扶持微型及中小企业(MSME),这些企业是我国产业与就业的中坚力量。 

他补充,政府关联投资公司(GLICs)也将在2024至2028年期间,通过“GEAR-uP”五年计划,在国内投入超过1000亿令吉,以推动长期经济增长。 

为提升家庭消费能力,他表示,政府已批准调涨公务员薪资,并提高私人领域最低工资,这将为整体经济注入超过200亿令吉的额外消费资金。 

此外,他也指出,“慈悯现金援助计划”(STR)也从2024年的90亿令吉增至2025年的130亿令吉,进一步带动内需。 

“在昌明政府领导下,这些政策已初见成效。2024年私人投资与消费分别增长约12%与5%,显示公众信心与消费力正逐步回升。在全球局势动荡下,国内经济的韧性成为国家稳定的重要支柱。” 


沈志强(左5起)、刘镇东和卢丽莲出席由投资槟城举办的两场产业对话会后一起合影。 

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沈志强指出,马来西亚正带领东盟强化区域经济整合。东盟经济部长日前发布联合声明,重申东盟将在全球经济挑战与市场波动中保持团结一致的立场。 

他也强调,马来西亚除了继续深化与传统贸易伙伴的合作外,也正积极拓展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联系,包括金砖国家(BRICS)、欧盟、伊斯兰合作组织(OIC)、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成员国及东盟邻国。 

除了贸易方面,沈志强强调,马来西亚也可凭借其非贸易型战略优势提升国际地位,如优越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背景,以及稳定的中等强国形象,这些条件使我国对全球投资者而言具备中立且稳定的吸引力。 

刘镇东也认同,当今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变,为槟城乃至马来西亚提供跳跃式发展的契机,让我国从依赖外资驱动的制造经济,转型为以本土科技为核心的发展国家。 


拿督卢丽莲则表示,不少企业正重新评估全球局势对供应链的影响。有些已开始调整策略,也有部分业者仍在观望趋势发展。她指出,业界普遍欢迎政府采取不对抗的国际立场,并期待政府在接下来几周继续扩大国际接触。 

除了产业对话会,沈志强部长一行人也参访了槟城多家本地自动测试设备(ATE)企业,实地了解科技创新发展与业者需求,进一步巩固政策制定者与产业之间的联系。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