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頻傳再敲警鐘 莊育華批政策治標不治本

Published at Oct 23, 2025 01:50 pm
(古晋23日讯)人联党巴都吉当支部青年团团长庄育华认为,国内校园暴力愈演愈烈,我们当然支持教育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让孩子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上课,这是基本要求,不是额外恩赐。

“但关键在于,教育部所谓的“应对措施”,到底是治本的良方,还是只为平息社会愤怒而开的止痛药?”
校园霸凌、性侵、谋杀,这些不是新现象,而是旧问题被忽视太久。教育部过去似乎习惯先观望、后检讨、再开会。等悲剧发生、舆论沸腾,再紧急宣布“新对策”,节奏一向精准,只是永远慢半拍。
这次事件后,政府的反应堪称“高效率”:闭路电视、金属探测仪、禁止学生用手机、加强学校巡逻,一口气推出,看起来阵势十足。只是,我们不免想问,这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有在做事”的幻觉?
闭路电视当然有威慑力,只不过,摄像头不是老师。除非学校有人整天盯着屏幕,否则它最多是事后回放悲剧的证据工具。
金属探测仪听起来更像机场安检新项目,但问题是学生若把利器放车里呢?要不要干脆设个“校园关卡”,让师生每天过安检?
至于那条“禁止16岁以下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提案,就更像一场政策版的脱口秀。是的,社交媒体有问题,但禁手机能解决吗?如果真有奇效,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禁止电脑、平板、甚至WiFi?那样全国学生可能真的能“与世无争”地学习了。
而最神奇的,是内政部的“神调度”。社区发生抢劫、破门盗案,民众求巡逻,回应一律是“人手不足”。可一谈到校园暴力,巡逻人力立刻“有了”,经费似乎也不再短缺。这反差的效率,让人不得不佩服。
临时政策表演”。教育部若真要解决问题,就该直面根源:从心理辅导、校园文化、师资培训、制度建设着手,而不是用几台机器和一纸禁令装点门面。
孩子的安全,不该靠摄像头“守护”,也不该靠禁令“维稳”。
真正的校园安全,是建立在政府的诚意与系统改革上,不是靠突发新闻带动的。

Author

联合日报新闻室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