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面對3困難亟待解決 劉仁祥促拋開種族思維
Published at Aug 04, 2023 06:10 pm
(本报诗巫4日讯)诗巫省华团会长刘仁祥认为,唯有专业化农业部门,抛开种族思维,走入农村,下到农地才有可能有突破性的发展。
他也认为,砂农业还有很长很难的路要走,不是简单的1+1能说得通,做得成。
他称,食品工业、原产业及区域发展部长史帝芬伦迪近期在诗巫2个不同场合鼓励人民向除油棕业外的农业领域发展,并强调要规模化、机械化、企业化,且说农业部要搞技术研究要开拓市场,政府也会给予协助。
他表示,诗巫华社非常欣赏这番言论,而且实际上诗巫己有不少人己向农业进军,或尝试发展农业。
“丹绒马尼已有规模地种植高品质黄梨,也有不少人在小规模试种。柔佛黄梨年产值数十亿令吉,出口十多亿令吉,可见黄梨业的前景非常可观;已有不少农户几十年均成功种植蔬果,但欲扩大种植,土地与市场均无门而止步;已有不少人在各种几百,上千至数千棵的猫山王与黑刺榴櫣,估计中区猫山王榴櫣已有2万棵左右,民间己走在农业部前面,但正停滞不前,欲进一步发展正面对急须解决的困难或瓶颈。”
刘仁祥指出,首先是市场的问题,目前本地尚未有规模的出口市场,也无加工厂,由于农业原产品大部份存在保鲜期很短的问题,必须经过冷冻或加工,然而砂中区却没有大型专供出口,以及蔬果专用的冷冻包装工厂,更没有液氮冷冻设备,也没有加工厂,严重限制了种植业发展。
他说,其次为没有土地规划用于规模种植,华社有地契的农业地很少,大部份也很小块,只适合做高价值农业,形不成规模,虽然土著拥有大片土著习俗保留地,然而普通租借没有法律保障,也不能贷款,很难规模发展,最后则是政府地不是普通百姓能申请得到。
他续说,第三则是缺乏农业知识与经验,前年农业部花费数千万令吉发放了数十万株的猫山王树苗给农村百姓撒网式种植,由于多数不知如何种植与养护,存活率不到20%,估计成功结果率将少于10%,是基本失败的扶农计划。
“二十年前开始,前后花费数亿资源与金钱的稻米种植计划也基本失败。全球正面临缺粮危机的当儿,砂拉越人民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为何农民宁愿种植每公斤5至8元的油棕,而不愿规模种植每公斤50至80令吉的猫山王榴櫣或1至3令吉的黄瓜?”
刘仁祥解释,种植猫山王榴櫣受到技术限制,砂农业部也不能给予指导,加上市场不明朗,以及未有相关保鲜设施,也未确定国际市场。
“黄瓜同样无保鲜或加工设施,也未有国际市场。如果每日出产供过于求的黄瓜,岂不是要贱卖部份去养牲畜或丢弃?”
他指出,印度很穷却可以大量出口稻米,越南、泰国几十年来都有能力供应稻米予国际市场,然而我国是近高收入国,土地广大,但粮食自给率不足30%,属于畸形经济!
他称,数十年来政府已投入非油棕的农业半百亿以上,收效甚微,有关部长有必要深入探讨为何屡屡失败,要如何达致成功。
他续称,发展农业要有很高的专业,巨大的资金,巨幅的土地,较长时间的投入,还要很强的意志力才能成功。
“5年换一个农业部长,政治委任,不内行,新人新政策,政策不能持续,工作方式与作风各有异,欲发展农业的人实在无所适从。”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農民面對3困難亟待解決 劉仁祥促拋開種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