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市政府27日宣布,将加速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并对此发布实施意见,要求将“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优先纳入改造范围。
依中国一般定义,“城中村”是指农村在城市扩张被纳入,且耕地被辟为城市建筑后,成为城市一部分的老旧聚落,形同“都市里的村庄”。这些聚落的发展程度普遍落后于城市其他部分,且通常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导致生活环境相对不如城市其他部分。
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政府办公厅27日发布名为“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作出上述宣示及具体指示。
这项意见指出,上海“城中村”加速改造的范围,主要是位于中心城区周边、老城镇地区(撤销建制的镇)、城乡结合部,以集体建设用地为主,现状为村民宅基地和其他用地相互交织,被城镇建成区包围或基本包围的自然村。并将“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优先纳入改造范围。
意见提到,要透过项目整体改造、实施规划拔点、整治提升等方式,多措并举对城中村进行拆除新建、拆整结合或整治提升。
这项意见表示,要进一步摸清全市“城中村”总量、分布、规模等情况。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城中村”改造行动计划,明确改造方式、资金筹措安排等,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滚动推进改造。
同时,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后,要加快实施方案备案、征收补偿安置、动迁收尾腾地、公益性项目建设、经营性土地出让及项目开发建设等工作。
意见并要求,要先行安排安置房的供地和建设,加强安置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确保安置房在合理工期内建成,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减少改造户在外过渡时间。
据中国媒体先前报道,上海市今年初已先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其中奉贤贝港、青浦凤溪已开工,将有1.2万户居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