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陈育青杯翻译比赛得奖者大合照。
第三届陈育青杯翻译比赛得奖者大合照。

译创会华马翻译培训班结业 大马理大中传生获第三届陈育青杯翻译比赛特优奖

Published at Jul 29, 2025 11:52 am
由大马翻译与创作协会(译创会)与国家语文局主办的华马翻译培训班于7月27日圆满落幕,吸引了3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翻译爱好者和大学生参与。

本次培训班于2025年7月26日及27日在国家语文局大楼举办。课程内容涵盖多项关键议题,包括翻译学简介、翻译技巧、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调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行业带来的变革与契机、专业文本翻译实务,以及翻译过程中的难点解析等,旨在全面提升学员的翻译素养与实践能力。培训班学员来自不同领域,包括教育出版界、电台广播和字幕翻译员、记者及警察等。

培训班主讲人分别有来自理大翻译系的吴尚雄教授、理大翻译系硕士导师傅碧颜博士、大马翻译者协会诺依达博士和华马翻译从业者李浩杰先生担任。他们从学术理论与实务经验出发,引导学员深入理解翻译工作的多元面向,获学员一致好评。

结业礼由国家语文局董事主席兼译创会顾问拿督安华礼端亲自主持。他在致词中强调,翻译不是文字搬运工,而是灵魂传达师。他表示,一名优秀的译者需把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差异进行转达,同时也得讲究译文的“和谐”,不能顾此失彼。

在结业礼上,主办单位也公布了第三届“陈育青杯”的得奖名单。这是一场由大马翻译与创作协会主办,康庄(马)有限公司和名誉会长何加利先生赞助,理大人文院翻译研究中心和汉文化中心联办,中国外文局CATTI项目管理中心协办的华马短篇小说翻译比赛。今年,译创会更首次开放国际组,旨在让大马以外,尤其是中国17所高校马来语专业的学生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本地组的理大翻译系在籍学生李康荔与国际组的中传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马来语系研究生王雨菲双双以翻译第17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得主龚万辉的《远方的巨塔》荣获特优奖,各赢得马币一千令吉及两百美元。

大马译创会会长林尊文表示,通过翻译比赛,该会也希望能发掘热爱文化交流的人才,并将广邀这些双语人才加入译创会成为新血,今后共同努力,冀望未来成为该会的中坚力量。林会长透露,该会有计划将这三届比赛的获奖者作品,遴选出一些佳作,结集出版,以资鼓励。

林会长认为,语言与文学的传播需要多元化的方式。除了文学评论家与研究学者通过剖析作品内涵,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与创作意图外,在多元文化的全球环境中,翻译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它能让作品跨越语言藩篱,使不同语种的读者都能领略作者构建的文学世界。同样的,翻译工作者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者,更能扮演文学批评的角色,深入作者的潜意识与创作意识。唯有如此,译作才能真实呈现原著的风貌。

对该会而言,这两项活动相辅相成。该会对两项活动的参与者对翻译工作的投入精神都值得赞赏。

“第三届陈育青杯”得奖名单
本地组
特优奖:奖金1千令吉
李康荔(理大翻译系在籍学生)

优秀奖:奖金各500令吉
朱明欣(太平中学中文、马来文老师)
陈玮鸿(巴打岭再也实验室助理)

佳作奖:奖金各300令吉
傅碧颜(理大语言、识能与翻译院讲师)
黄少鸿(理大翻译系在籍学生)
魏美慧(国立大学中文讲师)
晓飞(国大牙科系放射师)

国际组
特优奖:奖金200美元
王雨菲(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系研究生)

优秀奖:奖金各100美元
李思怡(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马来语专业本科生)
吴松阳(中传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系马来语专业本科生)

佳作奖:奖金各50美元
张宝(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马来语专业本科生)
计筱雯(北京外国语大学马来语专业本科生)
付彩飞(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学研究生)

华马翻译培训班学员大合照。

Author

联合日报newsroom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