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示意图。

教師批評協教計划不切實際 人手不足 負擔過重

Published at Nov 10, 2025 03:59 pm
(古晋10日讯)4名砂拉越教师对教育部计划在2027年新课程中推行“协同教学”(co-teaching)模式表达强烈担忧,指若不先解决师资短缺及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学校将难以应对,学生学习也可能受影响。
来自巴达旺的一名中学教师费伊(化名)指出,所谓协同教学是由两名教师共同管理同一个班级,但若未有良好架构,恐让学生感到混乱。
她也提到,一些学校至今仍未补上退休教师的空缺,导致学生学习进度落后。

“教师应专注于提升学生成绩,而非将课堂当成实验场。教育部应先解决现有问题,尤其是考试制度,再考虑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她说。
其他教师也表达类似看法,认为虽然协同教学的理念在纸面上看起来创新,但对许多学校而言并不实际。
来自古晋的一名小学教师塔拉(Tara)表示,协同教学在整合相关科目时或许有效,但若全国推行,而师资与设备仍有限,就显得不切实际。
“这也许能在设备完善的城市学校实行,但在较小或乡区学校将面临巨大挑战。将多科目融合在一堂课中,对部分课题可行,但全面推行并不现实。”她说。

塔拉补充说,这个概念在文件上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现实基础却不足。
“若要从第一节到最后一节都实施协同教学,根本不现实。”
来自诗巫乡区小学的教师提奥(Theo)也表达担忧,强调需要明确的执行框架与充分支持。
他认为,协同教学更适合小班制课堂。
“协同教学理念理想且有益,但若没有足够资源,就只是空谈。教育部已是全国最大的雇主,仍然面临教师短缺,那额外的人手从何而来?”他质问。
他也表示,若教师需同时掌握多门科目,如何确保公平?除非能减少行政负担,否则要求教师承担更多教学工作反而自相矛盾。

不过,也有教师对该计划持谨慎乐观态度。来自木中(Betong)的中学教师艾莉(Ellie)认为,协同教学有助于维持学生注意力,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不过她提醒,理科、数学及历史等核心科目不宜受到影响。
“协同教学可用于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或美术等延伸性课程,但若扩展到其他科目,风险太高。”她说。
虽然教育部已开始为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迎接2027年的课程改革,但多位教师强调,若不先解决师资短缺、行政负担及资源不足等根本问题,协同教学恐怕会沦为“出发点良好,却无法改善学习成果”的实验。

Author

联合日报新闻室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