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古晋4日讯)砂拉越总理拿督巴丁宜丹斯里阿邦佐哈里建议,砂拉越博物馆部门应展开更深入研究,以强化山都望、登嘉楼与中国之间早期贸易关系存在的历史理论。
他说,这项研究对增进人们对砂拉越与外界经济及文化关系的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强化基于山都望考古发现的现有证据。
阿邦佐哈里指出,在山都望地区出土的陶瓷文物显示,砂拉越、登嘉楼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早于马六甲苏丹国时期。
“大约16、17年前,我与一位熟悉中国历史的领导人交流时,他研究了登嘉楼与山都望的关系。登嘉楼也与中国有贸易往来,这说明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早于马六甲,甚至早于郑和下西洋。”
他解释,这一理论基于登嘉楼石刻及陶瓷文物等史料,同时古地图也显示,中国、登嘉楼与砂拉越之间存在贸易路线。
阿邦佐哈里今日主持“山都望考古公园与华莱士中心”开幕仪式后接受媒体访问时,如是指出。
他补充,登嘉楼石刻与古地图的发现进一步印证此理论,显示从中国经砂拉越水域通往努山塔拉地区的古代贸易路线。
因此,他促请砂拉越博物馆部门透过科学研究,深入挖掘并加强现有考古成果,以验证这一重要的历史假说。
此外,他也分享了山都望名称的趣闻,指“山都望”可能源自汉语,意指“和平”。
他指出,山都望地区的考古发现,如炼铁遗址及西尼亚湾至石龙子一带的锑、铝土矿与金矿开采遗迹,充分证明砂拉越在古代已具备发达的经济与贸易体系。
“这股自古延续至今的贸易与经济发展精神,正是砂拉越今日持续进步的根基。”
他强调,考古遗址的研究与发展,不仅能深化历史认识,也有助吸引更多优质游客,特别是对历史与学术研究有兴趣的群体,为砂拉越带来长远的文化与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