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岭情缘 生生不息

Published at Nov 17, 2023 02:58 pm
近日,“家·谱”计划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项目缘起“鼓岭故事”。7年来,中美团队携手帮助世界各地几十个家庭,找到了他们或他们的祖先在中国福州鼓岭生活过的印记,并逐步建立了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打造了中国首个基于影像的外侨寻根系统——“鼓岭家·谱”系统。 缘起鼓岭 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寻根系统 “我们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与穆蔼仁家族后人穆言灵携手,帮助曾经居住在鼓岭的外国人及其后人寻根。”项目带队指导老师林轶南说,“这件事是抢救式的,不仅帮助外国人,也帮助我们自己,是还原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样本。” 鼓岭是福州市的知名避暑胜地,曾居住着大批在华外国人。1901年,襁褓之中的美国人密尔顿·加德纳随父母来到中国福州生活,1911年全家迁回美国。加德纳先生一直想要再回中国故园看一看,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在中国留美学生帮助下,加德纳夫人终于了解到丈夫魂牵梦萦的故园就是福州的鼓岭。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了解到这段感人的鼓岭情缘,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中国。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讲述“鼓岭故事”,引发两国各界强烈反响。 “习近平主席在30多年前作出的这个决定非常智慧,富有远见。”美国鼓岭文化研究专家穆言灵说,“他深刻地看到了‘鼓岭故事’对于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2015年至今,她担任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 林轶南同样为“鼓岭故事”感动。他是福州人,现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2016年,他与穆言灵组建了研究鼓岭的跨国团队,在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开始推进“家·谱”计划。“家”泛指鼓岭上的老建筑,“谱”代表住在这些房子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前期,团队需要手动录入大量照片,后来团队研发了“鼓岭家·谱”系统,初步实现了自动识别并录入影像和文字档案的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7年来,“家·谱”计划已经为119幢鼓岭上的外国人别墅建立数据库,涉及人物4408位、人脸8393张、合照2874张,逐步建立了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打造了中国首个基于影像的外侨寻根系统。 寻根鼓岭 促成50多人次“鼓岭之友”回福州 “‘家·谱’计划已经促成50多人次的‘鼓岭之友’,回到福州鼓岭寻根。”林轶南告诉记者,“他们不止一次回到中国,他们中的一批老人甚至还能说福州话。鼓岭是他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他们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哪怕一些别墅已经被雨打风吹去,但留存在记忆里的思念却伴随一生。我们把他们对中国和福州的感情称为‘洋乡愁’。” “对我来说,中国就是家,因为家里面每个人都出生在中国。”今年6月,柯志仁家族后人毕乐华在“鼓岭之友”座谈会上说。柯志仁是一名外籍传教士,在鼓岭期间,曾帮当地人打虎除害,被称为洋“武松”。同时,他也是一位生物学家,由他编撰的《华南鸟类》以鼓岭鸟类种群为研究对象,在中国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力。毕乐华和父母均出生在中国。 “我们的系统中,有许多和毕乐华相关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她母亲当年在华南女子大学(原址现位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内)教书的照片。她母亲身旁站着华惠德,是‘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来宾中程高登的祖上。系统帮助两个祖上曾经相互认识的家族,重新建立了联系。”林轶南激动地说。他还拍下了一张时隔80年的重逢照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毕乐华的父母曾在福州英华中学(原址现为福州高级中学)教书。1941年,毕乐华和父母的好友李学恭老师的女儿在同一天出生,这年又恰逢英华中学建校60周年。为了纪念这特殊的缘分,李学恭将女儿取名为英,毕乐华被取名为华。“英”和“华”分别被父母抱在怀里,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她们是童年的玩伴,7岁之前一起在鼓岭避暑。重逢时,她们用福州话交谈,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当她们拿着儿时的合影再度同框,林轶南按下快门,留下了她们灿烂的笑容。 美国《纽约时报》的驻华记者柏凯斯是兰玛利亚家族的后人。今年2月,“家·谱”计划骨干成员、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周天懿帮助柏凯斯在鼓岭寻根。他们徒步穿过竹林,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兰玛利亚家族老房子的旧址。虽然老房子不在了,但是地图上留下了它的标记。他们还在竹林边发现了一块边界石,上面刻着兰玛利亚家族的名字,见证了一份独特的鼓岭情缘,让柏凯斯感慨不已 续写鼓岭 建设“鼓岭故事”沉浸式体验馆 “鼓岭之友”、柏龄威家族成员林恩能说一口流利的福州话。16岁前,林恩年年在鼓岭度夏,用小相机拍下了数百张鼓岭生活的老照片,为挖掘鼓岭故事、确定古厝地址、修复网球场等提供了很大帮助。 林恩一直想再看看鼓岭,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7月3日,穆言灵、林轶南和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郭庆一起,用跨洋视频帮林恩“回家”。林轶南佩戴着摄像头和郭庆一起走过柏龄威别墅、长田溪边、万国公益社、鼓岭老街……边走边看,百岁老人忆起童年欢快的时光,流下了高兴的眼泪。8月30日,林恩在美国逝世,享年103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外国人在鼓岭避暑,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跨越制度、文化、语言的差异,甚至跨越了时间。”林轶南感慨道,“许多‘鼓岭之友’年事已高,所以我们在和时间赛跑,力求为鼓岭上的建筑和人物,拼出一张完整的谱系地图。‘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样本。”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时指出,30多年过去了,“鼓岭之友”和两国各界友好人士深入挖掘鼓岭历史,积极传播鼓岭文化,为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而不懈努力。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10月16日,“鼓岭之友”程高登和程索尼娅夫妇携美国夏威夷圣心女子中学师生,在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师生、省市外办和鼓岭管委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在鼓岭上了一堂中美友谊课。 程高登先后5次拜访鼓岭。他说,青少年交流蕴藏中美友好的种子,他将带更多学生来鼓岭,倾听“鼓岭故事”,推动更多中美民间交往交流。 福州市计划分别建设“鼓岭故事”沉浸式体验馆(鼓岭家谱故事展示馆)、鼓岭历史建筑展示馆,深入挖掘“鼓岭故事”史料价值和内涵,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鼓岭情缘。 穆言灵说,“鼓岭精神是和平、友谊、爱”,中美民间友好交流早已跨越山海。福州已经与4个美国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通过“鼓岭缘”、友城合作等平台,福州将深化民间交流交往,继续讲好中美关系的“福州故事”,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caption id="attachment_12093271" align="alignnone" width="361"] 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期间,毕乐华(左)和李怡英手持儿时照片合影。林轶南摄[/caption] 记者手记 知所从来 思所将往 这是一篇迟来的报道。知道“鼓岭家·谱”系统已有一年多,三次追访,直到项目拿下金奖才动笔。也正因此,见证了“鼓岭家·谱”系统的不断完善,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外国人在鼓岭,寻找到“洋乡愁”。 这是一群人的执着带来的奇迹。在“家·谱”计划团队之外,外国友人慷慨提供珍贵史料,鼓岭居民热心回忆蛛丝马迹,鼓岭管委会工作人员随时出动核实线索。罗得岛州、福州、上海……横跨太平洋,几十个城市的人,因为“鼓岭故事”凝心聚力、不懈追寻。 这是技术服务于人类情感的华章。险些湮没于残垣荒草的故事,因为一群人的努力,凭借不断更新的技术,重现于世。 世间所有故事,归根结底是人的故事。寻根,就是找回那一段段遗失的美好。“鼓岭故事”,山中故园,会一直提醒着人们,不论世事纷扰,唯有和平、友谊、爱能连接彼此,看清前路。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