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轶南:寻找尘封的鼓岭往事
Published at Jul 25, 2023 10:26 am
“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6 月27 日至29 日在福州举行。论坛闭幕后,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继续帮助来自美国的“鼓岭之友”寻访儿时旧友,寻找尘封的鼓岭往事。
林轶南是福州人,他通过团队研发了“鼓岭家·谱”平台,力求为鼓岭上的建筑和人物拼出一张完整的谱系地图。
帮“鼓岭之友”
找回亲人故友
此次“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期间,经过林轶南的努力,“鼓岭之友”柏凯斯和蒲光珠,就因一名被柏凯斯先祖兰玛丽亚收养的中国姑娘兰醒球,联系在一起。
柏凯斯通过林轶南了解到,兰醒球曾任毓英女子初级中学(福州十六中的前身)校长。今年2月,柏凯斯在十六中校史馆看到兰醒球的照片后激动不已。在林轶南、池志海等人的帮助下,柏凯斯联系上了兰醒球原生家庭(郑家)的后代,并打算在此次“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期间见面。
当林轶南和柏凯斯探讨和兰醒球后代见面事宜时,一旁美国友人蒲天寿(曾生活在鼓岭)的女儿蒲光珠看到了他们手中的老照片,立马说道:“我对她有印象,我在纽约见过她,她是一个气质出众的中国女人。”原来,兰醒球晚年移居美国,居住在波士顿,蒲光珠曾在教会活动上见过她。
在林轶南的牵线搭桥下,6月29日,两家见面会变成了三家见面会,蒲光珠的家庭也一同出席。在此次会面中,得知兰醒球的后代中有一支生活居住在纽约,柏凯斯表示回到美国后会立即和他们联系。
林轶南说,“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期间有七八对中美家庭重新取得联系。
创建“家·谱”平台
挖掘鼓岭故事
2016年,穆蔼仁家族后人、鼓岭旅游文化研究专家穆言灵与林轶南组建了研究鼓岭的跨国团队。穆言灵和一些“鼓岭之友”在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翻阅资料档案,林轶南则带队在鼓岭勘测老建筑,在档案馆、图书馆寻找和鼓岭有关的外侨资料。
“去年我和学生就有了搭建‘鼓岭家·谱’平台的想法。”林轶南说,“家·谱”中的“家”泛指鼓岭上的老建筑,“谱”则代表住在这些房子里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目前,平台已录入5959张人脸、3000余个人物的信息,包括加德纳家族、穆蔼仁家族、蒲天寿家族的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等。
“该平台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在不同的照片中找到同一个人,对发现鼓岭故事大有帮助。”林轶南说,希望对鼓岭感兴趣的人在“鼓岭家·谱”平台上添加老照片、鼓岭故事等,挖掘和记录鼓岭往事,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推介有福之州。
(管澍/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林轶南:寻找尘封的鼓岭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