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智慧管理探索出“福州经验”
Published at Nov 17, 2023 09:50 am
“创新实施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智慧绿色低碳友好”,这是福州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的关键词。而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工作机制建设,则是关键词背后的一场关于城市韧性与安全的创新生动实践。
2017年3月,福州在中国首创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打造中国首个城市级水系科学调度系统。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得到中国发改委、中国住建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接待来自中国各省市政府机构的考察学习200 多次,为其他城市水系智慧管理调度实践提供了“福州经验”。
最强大脑:
排水防涝一张图
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指挥大厅,有着福建省最大专用于水系联排联调的指挥大屏——城区水系科学调度指挥平台,它是城区日常水系管理的智慧调度平台,更是城区排水防涝的“最强大脑”。
城区水系科学调度指挥平台,集合城区河、湖、库、池、闸、站等上千个水系工程要素信息。依托该平台,决策者可“一站式”指挥调度城区水系,实现智慧管理。在汛期,可做到“排水防涝一张图”,精准施策、统一调度。
平台的强大本领,源自福州打造的中国首个城市级水系科学调度系统。该系统集监测预警、预测预报、调度决策、指挥控制四大模块于一身,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建立起眼、脑、手三大体系——监测体系为“眼”,用于发现问题,通过雨量监测、水动力水质监测、路面积水监测、管网液位监测等不同点位的监测,建立起“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为排水防涝、水多水动的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平台数据分析为“脑”,用于分析问题,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为库、湖、河、闸、站的联排联调提供更科学、更系统、更精准的方案,提高调度效率。
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手”,用于解决问题,通过自动化控制平台,综合调度城区河、湖、库、池、闸、站,实现远程一体调控。
目前,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已覆盖四城区400平方公里的范围,“一中心管全城”成为福州现代化治水机制的生动图景。
联排联调:
排水防涝效率提高50%
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高效治水的背后,是福州市对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持续探索。
2017年3月,福州在中国首创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将原先涉及建设、水利、城管等3个部门的涉水管理,由中心统一调度,变“九龙治水”为“统一作战”,形成“多水合一,网厂河一体化”的治水新格局。
面对台风暴雨天气,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如何发挥排水防涝的最大效益?
雨前,腾空水体,提前布防;雨中,统一调度,控制内河水位,现场组织值守人员强排;雨后及时恢复库湖河景观水位,并反馈评估调度结果……6年来,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通过“雨前—雨中—雨后”联排联调机制,守护暴雨天气下城市运行安全。
以“杜苏芮”“海葵”为例,雨前,福州通过联排联调,提前腾出库容近千万立方米,为应对后续的极端性强降水打下坚实基础。在极端性强降水持续过程中,福州通过联排联调机制采用“上游蓄、中游排、下游抽”的结合方式,集合一线抢险力量,全力行洪排涝。
目前,福州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已由5年一遇提高至20年至30年一遇,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城区水系调蓄效益提高了30%,已成功抵御10多场台风和300多场短历时强降雨挑战。
福州速度:
进一步彰显城市韧性
城市韧性,是指城市在自然灾害面前减轻损失、调配资源、快速恢复的能力。得益于近年福州市持续推进排水防涝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随着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的运行,城市韧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今年夏天,39天时间里,福州城区接连遭遇台风“杜苏芮”和“海葵”带来的极端性降水天气。
7月底“杜苏芮”来袭,福州市区24小时最大累计雨量426.6毫米,雨量约为2005年台风“龙王”雨量的2倍,刷新当时的台风降水纪录。9月初的“海葵”24小时最大累计雨量高达617.9毫米,再次刷新城区降水记录,同时打破了“龙王”保持18年的乌山国家气象站3小时、5小时降水纪录。
数据显示:“杜苏芮”影响下,江北城区受淹面积为6.1平方公里,最大淹没水深为0.7米;“海葵”影响下,江北城区受淹面积为7.32平方公里,最大淹没水深为1.4米。“杜苏芮”来袭时,城区仅用8小时便实现积水消退;面对“海葵”时,积水的五四路4小时退水,城区8小时退水成功。
而当年,受“龙王”影响,福州市区24小时最大累计雨量243毫米,造成江北城区14平方公里的面积受淹,最大淹没水深达到5米,城区48小时后才完成退水。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福州城市韧性发生着积极的变化,高效的排水防涝,最终收获了“福州速度”的赞许。
绿色低碳:
“生态管家”节能减排
当台风、暴雨过去,城市恢复日常的平静,此时的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则转变为城区水系的“生态管家”。
秋日里的西湖,吸引众多游客在环湖步道上漫步、赏景。白天,西湖的最佳景观水位介于5.51 米到5.57 米之间。借助“眼脑手”并用,在城市另一头,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通过“厘米级”的精细化调控,为游客带去赏心悦目的湖上风光。
这是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机制扮靓一城水色的缩影。
近年,利用闽江潮位差,福州通过科学调度,创新开展闽江纳潮引水,每日2次将1650万立方米的闽江水引入内河,如今福州内河水位平均抬高1.2米至1.8米,主要内河流速达0.2米/秒以上,并在白马河水系实施“水清行动”,全面提升流域水质、水位和感观,为福州市民呈现最佳内河水位景观。
福州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还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要求,为城市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据介绍,通过纳潮引水为主的自然生态补水模式,每年可为福州节约用电3667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万吨。同时,污水处理厂、管网、内河的“厂网河一体化”管理,使得污水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全流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吨。(李锦清/文陈暖/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水系智慧管理探索出“福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