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彬:“猎毒”助攻手
Published at Oct 10, 2022 09:06 am
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福建省疫情防控科技成果推介活动上,福州大学团队研发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体系引发关注。该体系可在30分钟内检测出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新冠病毒),入选中国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攻关组颠覆性突破性检测技术。
福州大学科技开发部主任助理、药物生物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郭绍彬博士,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记者近日采访了他。
郭绍彬1988 年生于福州,高中就读于福州第二中学,2007年考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年,郭绍彬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RichardMurray教授,开始系统学习合成生物学并开展相关研究。
“合成生物学可以通过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元件、模块和系统,重新设计现有的自然生物系统,使其拥有满足人类需求的生物功能。”郭绍彬说,生物元件就好比是生物的“零部件”,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一项实用的技术。
2019年,郭绍彬回到福州,入职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合成生物学方法快速检测微生物技术,可在30 分钟内现场检测出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新冠病毒)。
郭绍彬介绍,目前市面上的核酸检测“金标准”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操作流程需要约2小时,如果加上采样、运输等步骤,从采样到出报告一般要5 小时至9 小时。使用抗原检测试纸来测新冠病毒,虽然从采样到出结果只要几分钟,但因为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
“我们的技术无需仪器设备,检测试剂和检测试纸配合使用,检测样品放入检测试剂中反应半小时后,将试纸插入试剂中,马上就可用肉眼看出结果,比抗原检测的灵敏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郭绍彬介绍,该技术还可用于常见病原微生物如猴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的现场快速检测,满足临床快速诊断、海关检验检疫等需求。
郭绍彬说:“做病毒检测就是要与时间赛跑,我希望该技术能成为‘猎毒人’的‘助攻手’。”
展望未来,郭绍彬希望做出一款检测产品,让大众在家就能快速检测各类病毒、细菌。他还想培养一批优秀学生,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凯鸿文/图)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郭绍彬:“猎毒”助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