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海中燕窝”你尝过吗
Published at May 15, 2023 09:27 am
立夏这一节气,福州人有“做夏”的习俗。在连江沿海,渔民立夏吃“海草冻”——由长在海中、“开”在石上的海石花制成。
连江渔民立夏吃“海草冻”据了解,一碗冰冰凉凉的海草冻,可带走闷热之气,是连江渔民的消暑佳品。这既美味又解暑的美食,是如何制作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苔菉镇横塍村,找到正在制作海草冻的林振寿。
据他介绍,海草冻是用生长在海边礁石上的海石花制作而成的。海石花名字虽带“花”,但其实是一种海藻类植物,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生长在岩礁上。
“每年农历2月至5月,是采摘海石花的季节,颜色越深代表成熟度越高。”林振寿根据潮汐变化,熟练地将海石花刮下,放进袋子。
“采摘回来的海石花,往往附着海蛎壳等杂质,需要手工一遍一遍清洗干净,去掉海盐。这一步极费心思,没点耐心是不行的。”林振寿说,经过挑选、去除杂质、铺晒后,取适量海石花干,加水,用文火熬煮45分钟,再倒进纱袋过滤。滤液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就变成了剔透无味的海草冻。
会吃的连江渔民,喜欢在海草冻里淋上冰冰的红糖水、蜂蜜等提味,这样一碗口感丰富且清爽的海草冻便大功告成。
据了解,海草冻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且具有消痰平喘、利尿、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被渔民誉为“海中燕窝”。
福州人“做夏”习俗多福州人对立夏颇为重视,通常这天要“做夏”(过立夏节之意),如煎“夏饼”、炊碗糕、煮“鼎边糊”等。这些美食多数以大米加水磨成的浆液为主要原料,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其中,立夏煮“鼎边糊”(锅边糊)习俗,盛行于明末清初。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便写道:“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福州的老人们常说,旧时立夏预示步入了农忙季节,在这一天煮“鼎边糊”,不光是一家人吃饱后好下田劳动,还要互赠邻里,体现“金厝边银乡里”的情谊。
吃“夏饼”习俗,有品尝劳动成果和庆祝农作物丰收的寓意。
福州民间还流传着这一天吃碗糕、井糕,眼睛会明亮的说法,所以碗糕、井糕成了福州立夏敬老爱幼的食品。
(郑瑞洋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这种“海中燕窝”你尝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