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组织改革平台(CSO)认为,仓促通过的《2025年政府采购法案》不仅赋予财政部长对公共采购过大的权力,也没有为此咨询公众与利益相关者。
他们周二发文告指出,财政部长不仅赋予过大的权力来批准采购合同、制定审批程序,以及委任上诉法庭成员,也有广泛的豁免权来约束法律的适用性。
他们也说,总检察署把法案提呈至国会下议院的时间仅有16天,叫众多的国会议员难以在短促的时间内消化内容。
“这份长达91页,93条重大的法案条文显然没有给国会议员充裕的时间,进行审议与反馈。”
不仅如此,公民社会组织改革平台发现,即便《议会常规》第80B(3)条文规定,法案在一读后应由相关专责委员会审议,可是政府却绕过财经与经济部特别遴选委员会(PSSC),强行进入辩论与表决环节。
至于忽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反馈,财政部被指没有采纳多项由公民社会组织改革平台提出的建议,包括削减财政部长在采购流程中的决策角色,以及规定强制发布相关采购信息的最低标准。
“而执政党议员也歪曲了对该法案的合理批评,许多在下议院表态支持该法案的国会议员,通过引用法案中没有提到的政策立场来提出反驳,例如‘议会控制’或‘制衡’的政府采购。”
为此,他们呼吁政府在通过《2025年政府采购法案》后,以公开、透明还有与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协商,通过修正案、附属法律和指南,迅速解决漏洞和不足之处。
“昌明政府必须确保透明度和有意义的公众参与,成为采购过程的关键部分,而这在《2025年政府采购法案》中几乎不存在。”
“即便法律没有强制要求,不过会承诺在所有重大的法案上推动开放与建设性对话,并严格遵守《议会常规》第80B(3)条文——未来所有法案应先经特别遴选委员会审议。”
他们强调,如果不解决现有的问题,那么这项法案将对国家的未来构成重大损害。
“要是该法案的条款引发重大丑闻,每位投票支持该法案的议员,都将为他们拒绝承认公民社会组织改革平台,一再提出的警告而造成的损害负上责任。”
公民社会组织改革平台的联合声明共有30个签署单位,其中包括C4中心、净选盟、贪腐克星、安盛计划、人民之声、经济学者哥美兹、社运分子仙蒂娅、前内政部长赛哈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