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福州话中的“完成体”吗?
Published at Jul 21, 2023 10:24 am
[audio mp3="https://weareunited.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07/你知道福州话中的完成体吗?.mp3"][/audio]
记得小时候的假期,总是和姐姐一起在爷爷奶奶家度过。但调皮的我们,常让爷爷奶奶操碎了心。一会儿奶奶在客厅兴师问罪:“杯杯俤侬乞我做拍破哦(谁给我把杯子打破了)?”一会儿爷爷拎着外套站在满头大汗的我们面前提醒:“衣裳枷上,伓通寒哦(衣服披上,不要着凉了)!”从早到晚,左一个“哦”,右一个“哦”,我不解其意,只能问姐姐:“依姐,者‘o’是世乇意思啊?”
年幼的姐姐自然解释不出所以然,倒是让那时的我觉得“o”这个音可爱又万能。长大后接触到语言学的知识,方才知道爷爷奶奶挂在嘴边的“哦”,其实是“去”的语流音变,是福州话中一种“完成体”的标记。“去(榕拼为ko0,常见变体有o0、ngo0、go0)”可以附着在部分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状态变化的实现,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了”。
这个不起眼的“去”藏在无数会话的角落,除了语音上有细微的差别,在语法结构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在爷爷奶奶家时,我常常和姐姐趴在阳台栏杆上,一边抱着西瓜吃,一边看别人家放出鸽群在空中盘旋。当鸽子“呼啦啦”地展翅飞出,我们就雀跃地起哄:“鸟囝飞去(小鸟飞了)!”当主人把鸽子召回,或是鸽子飞远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时,我们失望地叹几句,然后才爬下栏杆。把我们淘气举动尽收眼底的奶奶,这时总会在客厅喊我们:“汝两只声音都告嗄去了,看完未(你们俩声音都喊哑了,看完了没)?”值得一提的是,“去”的“ko”音在入声后,会变读成不送气的“go”音,“告嗄去”的“去”此时就应读“go”。
现在我才了解,“飞去”和“告嗄去”其实就是“去”作为“完成体”标记最典型的体现——当“去”接在不及物的动态动词(即其后不能加宾语的动词)之后,便有了“开始”之义。福州话中,与“飞”类似的不及物动词还有“躃(跑)”“受气(生气)”等等,它们加上“去”时都可以表示某种状态的开始。“告嗄去(喊哑了)”则是一种“动词+补语+去”的形式。“嗄(哑)”是对“告(喊)”这个动作所导致结果的补充说明,“去”用来标记声音从响亮到嘶哑的变化已经实现。不同的补语可以指示不同的变化状态。例如,“变好去(变好了)”“变呆去(变坏了)”。
不难发现,“去”一般出现在句末。当表示动作完成后,还想添加其他描述性成分时,福州人通常会用上“嚟(le0)”字。和“去”相似的是,老福州人说的“嚟” ,在入声后同样存在音变现象,它会变为“de”的音。
小时候我玩心重,常常面前摆着假期作业,心却已经飞到了海角天边。等到回过神来,已经夕阳西下,作业却只字未动。晚上来检查功课完成情况的奶奶难免大为生气:“哇哈,做嚟囫囵日,㑚做这仂囝啦,依嬷转来复着搦嚟骂了(做了一天就做这么一点啊,妈妈回来又要骂你了)!”这样的情景在寒暑期重复上演,到后来我甚至都能准确地预判奶奶何时要脱口说出那句“做嚟囫囵日……”
顺带一提,福州话中同样也有用“了(lau33)”表示“完成”的情况,这与现代汉语不谋而合。“做了做了”“会仈了,会仈了”这两句可是我“摸鱼”做功课后,狂赶进度时的口头禅。
“去”“嚟”“了”等词都可以视作是福州话中的“完成体”,归入体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与状态的语法范畴)的类型之一。说到“进行体”“完整体”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专业名词,其实我也很头疼。但我希望这些现代语法的概念,能为我们年轻人与方言之间搭建起一条不一样的理解桥梁。
我想,若是刘备会说福州话,三顾茅庐之后他或许会这么感叹:“凄惨,我讨嚟三回正讨着伊(哎呀,我找了三次才找到他)!”这当然是我拿历史人物开的玩笑。如果你是外地人,听我聊了这么多福州话的“完成体”,应该可以听得出“嚟”在强调什么:天呐,完成了三次同样的操作才通关呢!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你是95后、00后,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你来投稿。
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讲不好也不要紧,我们都是两个声,敢讲最重要?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你知道福州话中的“完成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