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新技术驿站
Published at Dec 12, 2023 08:38 am
600多年前,郑和船队七次远航期间,曾到访爪哇(今印尼境内),进行友好交往。当地人为纪念郑和,将他首次登陆的地方以其小字“三保”(又作“三宝”)来命名,称为三宝垄。时至今日,郑和在三宝垄人心中依旧有着相当的分量。
眼下,中印尼友好交流的故事还在续写。福州作为三宝垄市的友城,正见证着两地院校的新合作,推动更多新技术走进海外课堂。
“海丝弄潮福州人”系列报道|“一带一路”上的新技术驿站中印尼文儒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班在STEKOM大学开班。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VR技术……四年前,这些新技术对于印尼三宝垄市STEKOM大学的学生来说还很陌生。而现在,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选修这些课程,还能在计算机上自主练习。学习过程中,还有来自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视频指导。
这样跨越3000多公里的教学连线,源于一次校际访问。
2019年,STEKOM大学的校长JoshT.Santoso一行访问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深厚的教学底蕴、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实训设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VR技术等信息化智能化实训基地,学校的沉浸式体验系统、多通道渲染技术、先进的设备令在场所有人都惊叹不已。”JoshT.Santoso至今仍然记得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初次相见”。
两周的学习交流转瞬即逝,在返回三宝垄市前,JoshT.Santoso特地在手机里下载了微信,并注册了账号,方便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保持联系。彼时,JoshT. Santoso的心里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把中国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印尼,让学生们也能了解到最前沿的信息技术。
一年后,得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印尼寻找共建文儒书院的高校,JoshT.Santoso立刻报名,双方一拍即合。文儒书院是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海外合作品牌,以“中文+职业技能”为培养模式,常年开设汉语、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等近10门培训课程,进一步推进双方高校在课程教材、实践教学、职业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海外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除了提供专业技能课程,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各种方法,把学生从教室带到操作台,从线上带到赛场。
去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办。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近300所学校的100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其中,就有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的学生陈森、刘青山与STEKOM大学的学生AzkaNanyaAmanta、SyawaludinSubekti组成的队伍。
从报名到比赛,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尤为重要,团队之间只有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脱颖而出。所以,两地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视频连线,共同研究、攻克难题,钻研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当时比赛的中方带队老师、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副主任严钦说。
最终,团队斩获了云计算赛项银牌。对于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的AzkaNanyaAmanta来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这次比赛打开了我认识中国的大门,也让我收获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希望未来我们还有更多并肩作战的机会。”
如今,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印尼万隆市玛拉拿达大学、印尼三宝垄市玛中大学和斯迪康大学、泰国格乐大学、泰国邦纳商业学院、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6所海外高校合作共建文儒书院,进一步推广“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高素质技能人才4000人次。与此同时,海外企业也纷纷发出邀请,与文儒书院开展汉语培训、技术指导等合作。丰富的技能专业课、“定制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文儒书院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新技术驿站。
友人心声
印尼三宝垄市STEKOM大学校长JoshT.Santoso:
在文儒书院学习过的学生往往会比别人多些机会,因为他们能学习到中文、学习到先进技术,更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希望未来两校间能开展更多的互访交流和技能研究,互相学习教学经验,共同推动优质教育发展。
分享你的海丝弄潮故事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值此,福州日报推出“海丝弄潮福州人”系列报道,欢迎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线索,分享您扬帆出海的“一带一路”故事,有意者可拨打电话0591-83751111。(记者 潘倩 谢星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一带一路”上的新技术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