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開服務貿易大門 搭上國家發展快車 港建築師北上 助內地城市蛻變

Published at Nov 27, 2024 08:37 am
 
1989年7月9日,香港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有一个名为杨家声的香港年轻人,这是他第一次前往内地。作为港大建筑系高材生,他受香港某建筑师事务所派遣,以实习建筑师的身份为一家港资公司筹建一间炸鸡店。自此,他与内地深度结缘。大学毕业后至今,杨家声先后参与或主导了北京香江花园、上海香港广场、海南石梅湾等一些标志性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和杨家声一样,卢建能、丁劭恒等一大批香港建筑师密集北上发展。他们在见证及助力内地建筑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社会腾飞的同时,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支点。10月9日,特区政府和国家商务部签署的CEPA服务贸易《修订协议二》,在不少香港特别具优势的服务领域包括金融、建筑及相关工程、检测和认证、影视、旅游等都增添了开放措施,随着「大门」、「小门」的进一步打开,香港专业服务人士在内地的天地将更宽。 

●香港文汇报记者 敖敏辉 广州报道 

杨家声负责的炸鸡店项目,位于北京西单。初来时,周边几乎见不到任何现代化商业设施,不远处的王府井大街,也都还是传统老式建筑。在建项目和设施的设计和施工,都与香港有很大区别。「有一次,我看到20多名工人在搬运一根电线杆,旁边有人手工刨基坑。在那一瞬间,我在心里笃定:一定要把专业所长用于国家建设。」杨家声说。 

他全身心投入到这家炸鸡店的设计和建设上来。大到外立面的设计、室内空间的布局,小到地面怎么贴瓷砖、花纹怎么搭配,都亲力亲为,并毫无保留地把现代建筑理念、做法传授给内地同事。项目成功后,坐在返港的飞机上,杨家声告诉自己,一定要再回来。 

「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在海内外引起很大轰动,我却一点也不意外。在此之前的两年间,所见所闻和工作经历告诉我,变化必定发生,进一步打开国门是大势所趋。」杨家声说。 

自此,杨家声在内地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先是成为所在建筑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负责开拓内地业务,后又成立杨家声建筑师事务所,实现了个人创业。 

引入TOD模式和建筑师负责制 

改革开放惠及越来越多的香港建筑师。梁黄顾建筑师(香港)事务所(LWK)的建筑师卢建能,北上首站便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地铁四号线是港铁在内地的首个建设和运营项目,卢建能作为项目经理,深度参与了线路及周边设施的规划设计。 

当时,从福田一直往北走都是黄土和村落,卢建能的工作一切从零开始。最让他自豪的是,他和港铁团队首次将在香港已经运作较为成熟的TOD概念,引入到内地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中来。各个站点的总体规划怎么去设计,土地如何利用,车辆段上盖如何规划配套,线路如何预留,卢建能团队每一个步骤都是仔细研究,经常工作到深夜。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直到现在,我依然成就感满满。近些年我才意识到,这条与香港东铁线连接的地铁线,是改革开放以来兴建的首条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卢建能说。 

随后,卢建能又以总建筑师的身份,参与了广州太古汇项目建设,他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策略及统筹、设计、施工到运维全过程的技术工作与技术管理。这是他在广州参与的第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也是内地最早引入建筑师总负责制的项目。这几年,建筑师总负责制已经在内地广泛试点。 

广州不少地标有港建筑师参与 

如今身为ADARC思为国际建筑师事务所总监的丁劭恒,几乎和卢建能同时到内地发展。进入新世纪,内地房地产行业、商业综合体建设以及政府主导的新城开发,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2008年起,整个经济是快速上行的,香港建筑师的事业如坐上了向上的自动扶梯。」丁劭恒说。从广州新中轴线珠江新城首个引入TOD模式的商业综合体高德置地,到佛山顺德新城、南海千灯湖,丁劭恒团队承担了珠三角地区多个重磅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广州,以杨家声、卢建能、丁劭恒等团队为代表,有超过20家港澳建筑师事务所登记注册。 

「从广州城区至高点广州塔向下望,目光所及,无论是广东省博物馆等政府公共设施,还是广州东塔、西塔等高端写字楼,绝大多数知名建筑都有香港建筑师付出的心血。我们作为香港专业人士,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透过自己的专业服务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倍感荣幸和自豪。」如今身兼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的卢建能说。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