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数字工匠深耕“北斗+”
Published at Aug 07, 2023 09:21 am
提及工匠,人们往往会想到精雕细琢的美作。在“第五空间”耕耘近20年,福信富通股份公司首席技术官方立美作频出。
近年来,基于“北斗”位置服务等领域探索,方立个人获得6项发明专利权、8项软件著作权,带领团队完成多个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在“2023年福州工匠”评选中,方立脱颖而出获得殊荣。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国家北斗重大专项福建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甫一出场,便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纷至沓来,与福信富通创作团队进行交流。
“北斗的功能不是单纯的导航,它是一个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大系统,北斗+智慧海洋、北斗+智慧应急等防灾减灾产品,是北斗应用最为典型和突出的领域。”方立说,福信富通团队用了近1年时间,打造福建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六大建设成果在本届展会上首次对外展示,它已在相关领域开始发挥作用。
年近不惑的方立,自2006年于福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软件开发行业,从事北斗、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研发。从初出茅庐的新手,到先后完成30多个项目的团队核心,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数字领域知识新、变化快、跨度大等困难和挑战,他迎难而上,通过书本、网络疯狂汲取专业知识,化作深耕新领域的利器,破解多个北斗物联网及大数据领域的难题。
方立主持研发的“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的通行速度引导方法”“电子设备、基于北斗的船舶定位装置及其应用”“智慧海洋位置服务平台”“天通手持设备融合北斗服务软件”等项目,获得发明专利权、软件著作权。截至今年7月,方立个人、带领的团队已申请专利近1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项。
“作为一名‘数字工匠’,我的具体工作很难用语言进行直观描述,将发明专利应用于实际,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具象化的体现。”方立说。
去年,方立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中国首个天通+北斗海上应急通信平台及终端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渔业船舶监管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外国卫星在海洋通导系统的垄断地位。以往,海上渔民对卫星电话需求大但费用贵,行业监管部门对出海渔船实时定位也是难题。“小渔船、小舢板等在海上发生意外,以往很难快速定位它们的具体位置。平台和终端产品的落地应用,能够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方立说,目前产品已在福建、浙江、广西等海域的中小型渔船上推广,得到业主、使用方的一致好评,为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久前,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22年福建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典型案例集》,方立带领团队打造的智慧城市物联网支撑引擎——北斗物联中枢云平台案例入选。
自2015年该项目启动建设以来,方立与团队成员攻克物联网大数据种类杂、数量多、差异大的技术难点,秉持工匠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锲而不舍,通过不断摸索与尝试,完成项目研发。作为中国国内北斗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方案,该平台可以承载大量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支持动态扩容、自动化运维,为快速构建各物联网相关业务系统提供支撑,助力数字化新基建。
(刘珺/文池远/图)
2023 年第32 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方立:数字工匠深耕“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