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濂江村: 文旅融合“新”业态古村谱写“兴”故事
Published at Jun 19, 2023 09:46 am
初夏时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内游人如织。游人们一边欣赏村里美丽风景,一边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濂江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用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千年古村不断迸发出新活力。近日,该村获评2022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
挖掘资源 文旅融合新机遇
濂江村分布着100多座各具特色的古建筑。濂江南岸,宋帝行宫泰山宫已矗立上千年。不足百米之远,就是大名鼎鼎的濂江书院。这里曾是朱熹讲学的地方,也是福州唯一保存完好的千年古书院。
濂江村见证了南宋君臣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也承载着历代先贤出仕登科的无上荣耀,文化底蕴深厚。廉政文化发端于朱熹,成就于林氏五尚书,传承至现代,早已成为村民的行为自觉。
近年来,濂江村对廉政文化资源进行重点发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立贤说,以濓江书院为载体,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将勤廉文化与林浦尚书文化、家训文化等巧妙结合,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结合南江滨休闲步道等资源,将泰山宫、林寿熙故居等串联起来,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受到游客们的欢迎。
“现在我一个月要讲解几十场,省内外的客人越来越多。”讲解员王榕英说。如今,濂江村还将文旅资源与革命精神传承紧密结合,已成为环南台岛滨江党建示范带建设的重要点位,吸引2000多个团队2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旅游。
文化传承 提振乡村精气神
小小一个江边村落,却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仔细研究濂江村的历史,会发现这并非偶然,而是千年来文化教育的积淀。
如何将历史文化传承好,成为濂江村村委会思考的重点。林立贤介绍,濂江村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脉络,建设了林浦记忆馆、乡村近邻屋、濂江村党群服务中心等新的村级组织服务场所,兼具村务办理、服务群众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实现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
几年前,王榕英刚嫁到濂江村,立刻就迷上了村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得知村里要招讲解员,她第一时间报名。如今,说起村里的景点历史,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像王榕英这样迷上村内文化的人还有很多。村委会清楚意识到,优秀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于是,濂江村通过制作濂江文物小卡片、开展濂江文化大讲堂等形式传承历史文化,还积极引导乡贤党员、本地老人参与文化传承工作。
林浦小学的校本教材《濂水文光》,是濂江村与林浦小学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的乡土教材。进校开始,孩子们就要了解自己的家乡,学习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村里不仅充分发挥校园传播力量,还计划选拔培训三四十名学生小导游,让他们为更多游客讲述当地的历史文化。
濂江村的安南伬,老福州人都知道,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福州地区是珍稀乐种。濂江村系统梳理出以安南伬为主的多项本土非遗传统技艺,建立乡村文化演出队,开展表演活动,让古老音乐重焕生机,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文化名片。
环境整治
村居面貌焕新颜
漫步濂江村,村道干净整洁,路旁绿植生机勃勃,小公园里,村民们三三两两怡然自得,好不惬意。“环境比以前更好了,我们住得越来越舒心。”村民林阿姨高兴地说。
推动文旅发展与村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成为濂江村近年来发展的方向。村委会采用“文明积分进万家”考评制度,根据村民“门前三包”、实行垃圾分类、参与环境整治、培养乡风文明等情况打分,发动大家自觉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原来村里办一场白事,宴请桌数高达50桌,花圈上百个。”林立贤说,如今,村里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通过文明积分制让村民摒弃陈规陋习,限制红白事宴请桌数,鼓励村民主动报备红白事,移风易俗新风吹进家家户户,取得了良好成效。
紧抓“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契机,濂江村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村庄颜值得到再提升。村里还配套完善了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不仅让村居环境焕然一新,还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村民杨柳看到濂江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商机,将家里房屋用于经营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一天要接待七八十桌客人,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她高兴地说:“家乡环境好,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像这样的致富故事还有很多。林立贤说,通过打造乡村文旅产业链,近年来,村集体年收入已达到200万余元,且每年稳定上升。
现在,濂江村正积极整合党建联盟单位,与实体商家协议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茉莉花茶、传统小吃、文创产品并进行多渠道销售,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持续壮大乡村文旅经济,让发展更有劲头。(林铭/文石美祥/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仓山濂江村: 文旅融合“新”业态古村谱写“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