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碰撞 永不消逝的画布
Published at Aug 07, 2023 09:38 am
“十窑九不成”“百里挑一”“火中凤凰”“瓷中贵族”——这些皆属于青花釉里红的“专属标签”,形容它的烧制难度和传世稀少。2005 年,水下考古队员在平潭碗礁附近的清康熙中期的古沉船(碗礁一号)上发掘并出水了17000多件景德镇产瓷器,而当中仅有三件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纹盘,实属珍贵,现收藏展示于福州市博物馆。本期榕博探秘,就来谈谈这来头不小的“瓷中贵族”。
百里挑一 瓷中贵族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始于元代,流行于明初,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直至清康熙年间复烧成功,呈色较为稳定,而普遍认为雍乾时期的作品最为杰出。
青花是以“钴”为着色
剂,呈现出蓝色;釉里红则以“铜”为着色剂,呈现出红色。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火气温的要求也有差异。青花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300 摄氏度左右,而釉里红的烧制要求更加苛刻,窑温必须控制在1250到1280摄氏度以内,温度过高则釉里红易发散,过低则易发黑,这也是为什么青花常见,而釉里红不常见的原因。而两者施于一器,烧制难度更高,可遇不可求,也自然让人追味无穷,费尽千辛得来的红蓝CP(英语couple的缩写,意为一对)当然备受推崇。
马未都在他的《醉文明叁》一书中也曾提到釉里红的烧造特点:“中国人尚红,红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吉祥之色,生命之色。烧造红釉是非常难的事情,唐代的时候偶然在长沙窑烧造出近似红色的颜色。宋代也是偶然出现了红色的瓷器,而且数量非常少。元代以后才能烧造出真正意义的红釉,明清两朝就烧得游刃有余。”即使到了今天,哪怕有现代手段作为辅助,烧造出呈色鲜艳的釉里红依旧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陶瓷匠人之间流传着一句玩笑话:“如果想让谁破产,就让他烧釉里红!”
明清两代是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盛世,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皇家的青睐与推崇。明代尚赤,洪武时期,朱元璋曾下令大量烧制釉里红瓷。到了康乾盛世,只有像景德镇御窑厂这样的皇家瓷厂才会不惜工本,反复地烧制,所以产量历来不足的青花釉里红主要作为帝王将相的私藏,或者作为礼器交往友邦,因而它有了“瓷中贵族”的美誉。
它是永不消逝的画布
自古红蓝出CP,光的三种颜色中红、蓝分别处于可见光的两极,当这两个辨识度极高的色彩碰撞交融时,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早在几百年前,中国人就读懂了这种精妙的配色,并将其运用在瓷器上,烧制出了这种优雅别致、亮眼吸睛的青花釉里红瓷。
从“碗礁一号”沉船上出水的这三件青花釉里红瓷盘,口径15.6厘米,足径8厘米,高2.4厘米,圆唇、撇口、斜弧腹、阔平底,矮圈足,内口沿青花单圈弦纹,内地绘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图。虽然三件瓷盘皆有残缺,但由于烧制难度高,成品率低,发色纯正,山水人物清晰,且为景德镇“官搭民烧”的窑品,已经称得上是稀世珍宝了。
青花釉里红不仅在工艺上看得出它的高贵,还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区别于宣纸和绢布,历经千年不腐、色泽如刚出窑时一般崭新,让明清两代文人热衷于在青花釉里红瓷上表现自己的画作。国画与陶瓷就这样交汇了。
区别于传统水墨画,青花颜料和釉里红颜料在高温烧制后能形成丰富的颜色变化,在色泽浓淡、颜色丰富性上为文人画扩充了艺术表现形式,这不但是主观意识的创作,也是窑火的结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件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纹盘是烧制于清康熙中期,当时青花瓷烧制技艺炉火纯青,已经可以做到中国画特有的“墨(青)分五色”(即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而釉里红的红色则根据画在坯体上的厚薄和窑温呈现出不一样的红。这样的红蓝碰撞,多了无数种的色彩可能,也让青花釉里红上的文人画既有了浓妆淡抹的韵味,也有了写实写意之感。所以,如果说青花瓷是优雅的君子,那么青花釉里红宛如秀气的少女,超越时空,历经数百年一直为人们所钟爱。
器成天下走,走的是哪条道?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发明和象征之一,漂洋过海,享誉世界。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行销海外,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碗礁一号”沉没于闽江口以南的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其所载景德镇瓷器中还包含有“巴达维亚瓷”、雏菊纹瓷盘、微缩瓷器、高足盖杯等富有异域元素的外销瓷,从中可以一窥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气象。
据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介绍,“碗礁一号”沉没于闽江口以南的近岸海域,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北部与江西接壤,闽江水系的上游与属于长江流域的信江水系邻近,自信江经过一段较短的陆路转入岷江,顺流而下至闽江入海口,是通往华南沿海和东南亚距离最近的通道。这也是一条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器外销路线。“碗礁一号”沉船的瓷器可能是承袭了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外销路线,沿闽江水路入海出洋,最终瓷销天下。
(管澍/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红蓝碰撞 永不消逝的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