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家声 ——仓山玉湖郭氏祠堂
Published at Jul 31, 2023 09:43 am
据《汾阳玉湖郭氏家谱》记载,大唐汾阳王郭子仪长房九代嫡孙郭华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举族迁居到福州闽江支流白湖河畔,郭家人居地被称为“郭宅”,村名也由此而来。
荣耀宗功 玉湖聚笏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的玉湖(玉湖为白湖的雅称)郭氏祠堂又称“聚笏堂”,得名于先祖郭子仪家宴之时,高朋满座、满床牙笏之典故。祠堂肇建于北宋,修葺于明朝,重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
1990年和1999年,旅居马来西亚的族贤郭钦鑑与夫人郑格如率子侄郭鹤年、郭鹤韬及海内外郭宅乡亲两次捐资重修。
玉湖郭氏祠堂坐东朝西,闽江支流白湖河在祠堂前蜿蜒流过。整座祠堂由祠埕、前座、中庭迴廊、主座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祠堂正门前面是近500平方米的宽大祠埕,祠堂正门面对的是高6.8米、宽16米的青石浮雕“九龙照壁”,雕刻精美、风姿雄健。
祠堂大门正中上方镶嵌花岗石刻写的“玉湖郭氏祠堂”描金门额,两侧仪门分别题有“入孝”“出悌”。祠墙正面左右镶嵌青石浮雕,刻绘先祖汾阳王郭子仪“收复两京”和“金殿封王”的丰功伟绩。祠门两旁雄踞大石狮一对,威武庄严。
祠堂前座大门内侧高悬的“勋开唐室”匾额,亦是述说郭子仪的功勋。从前座至祠堂正厅的迴廊,两侧用青石雕刻描金大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郭氏先祖对子孙提出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祠堂主座大厅为四扇七柱出游廊结构,中间三对立柱和大梁都为百年杉木,横梁为上等楠木。大梁长达十三米,梁上书有“清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十月二十八日重建敬立”,标志了重建年代。梁下的两边主柱均用樟木大材,屋脊顶两端竖立喜鹊尾翘角,古朴又美观。四周檐口装饰花纹图案。
祠堂正厅中央为神龛,外配斗拱、悬钟和彩帕,内建三个八角环龙藻井,描金绘彩。神龛正中供奉始祖郭子仪和夫人王氏塑像、入闽始祖郭华及其嗣下1600多位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神龛正上方横挂著名侨领郭鹤年敬立的“富贵寿考”牌匾,此四字出自《旧唐书·郭子仪传赞》:“富贵寿考,繁衍安泰,衰荣始终,人道之盛,此无缺焉。”神龛前摆放着一张雕刻精美的青石供桌和红木供案,供案上摆放着五供,五供正中的香炉上刻有祠堂堂号“聚笏堂”。神龛背面正中立“无嗣坛”,供奉无嗣、战亡和修谱遗漏的宗亲。
厅堂侧壁镶嵌着青石雕刻的郭子仪手书“后出师表”的狂草遗墨,笔法龙飞凤舞,为书法神品。祠堂正厅中央上方挂有“圣旨”雕龙金匾,和记录郭子仪功勋的“功齐凌阁”“汾阳王”“中书令”牌匾,四周分别悬挂“十世同堂”“进士”“监察御史”“黄花岗烈士”“工程院院士”等二十多面族贤牌匾,祠厅立柱上挂满鎏金楹联,整个厅堂牌匾楹联相互辉映,金碧辉煌。
玉湖郭氏祠堂雕梁画栋,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有木均刻花,有花俱描金。作为福州十邑地区郭子仪嫡传子孙的祠堂,它处处颂扬了先祖的荣光,表达了对“忠贞智勇、宽仁豁达”的崇敬。
科举蝉联 代出英贤
郭宅人自古崇文重教,祠堂也曾是村中学堂所在。祠堂神龛前的第一对立柱上挂着一副对联“祖德启汾阳廿四考中书冠世勋名传冀北;宗功棉白水三十年上第历朝科甲重闽南”,说明了郭宅人杰地灵,科甲人才辈出。
在科举时代,郭氏家族科举蝉联,代代出英贤。始祖郭华,官授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郭初,封奉议大夫。郭志钦,宋朝进士。郭东美,南宋绍熙进士。郭文,南宋绍兴进士。郭泳,南宋嘉定进士,官益阳知县。郭居敬,元朝时汇编“二十四孝”。郭拱,明朝成化进士,官监察御史主事。郭廉,明永乐进士,官监察御史。郭文旭,明成化进士,官浙江定海知县。郭琼宴,清嘉庆进士,官浙江仙居知县。另有经魁、举人、贡元等不胜枚举。
近现代,郭氏家族中也不乏杰士名贤。如郭大旺、郭天才、郭钿官为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烈士。郭梦良为北京大学法学士、五四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李大钊“北京大学社会主义学会”成员。
其妻庐隐(黄英)为近代著名作家,与福州才女冰心、林徽因齐名。郭奇珊,中山舰抗日烈士。郭钦铸,国民政府教育部初教司司长。郭孔熙,福建省武术协会委员,著名武术家。郭孔辉,汽车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上英杰的事迹亦树之以匾,高挂祠堂之上,激励郭氏后人。
海外俊杰 造福桑梓
郭宅是著名的侨乡,目前有上千郭宅族人侨居东南亚、欧美等地。他们艰苦创业,互相提携,其中不乏商界精英,科学界、政界名人。
郭鹤年,爱国侨领、马来西亚首富、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家。郭鹤举,原马来西亚旅游部长、任马来西亚驻荷兰、比利时等多国大使。郭鹤韬,马来西亚郭氏集团董事,福州市荣誉市民。郭时杰博士,美国著名航空科技研究专家。郭农博士,世界书画家协会会长。郭三秋,原新加坡国家乒乓球女队总教练。郭鹤尧,福州十邑同乡会名誉主席。
这些杰出侨界精英热心家乡公益事业,造福桑梓。郭鹤年先生和家慈郑格如女士多次捐巨资兴建郭宅中心小学教学楼、郭宅寿怡轩老人院、郭宅村主干道、郭宅祠堂等。郭时杰先生捐资修建郭宅楼顶店图书馆并设立郭宅助学基金等。
文化纽带 传承非遗
1984年,郭宅祠堂理事会成立,选举热心乡贤担任理事长并设立常务理事,负责郭宅祠堂的保护和使用,同时开展多种乡土文化活动,特别是传统竹编非遗项目和传统郭宅武术非遗项目的传承。2022年,在祠堂理事会的组织下,第一届郭宅竹器节隆重举办,郭宅竹器博物馆开馆。2023年,“郭宅竹编”和“郭宅武术”同时入列福州市仓山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展望未来,郭宅祠堂理事会将继续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联结海内外郭宅乡亲,延续汾阳宗族文化,让玉湖郭宅祠堂成为海内外郭宅乡亲永远的根。(郭顺华/文林振寿/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汾阳家声 ——仓山玉湖郭氏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