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市23日讯)汶莱弘华学校董事长吕诗韵及教务处主任郑世娟,与来自世界各地27个国家的72名学员,在青岛大学华文教师研习班期间,在校方高级学术教师唐诗强带领下,参访了历史古迹的琅玡台之后,马上跳跃到最现代化,甚至是超现代化的青岛港前湾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该码头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代表了当今港口建设与运营的最高水平,是智慧港口建设的标杆。
在工作人员介绍下,认识到这项科技与智慧结晶的“全自动化”与“无人化”作业码头,从船舶靠泊、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到堆场作业,整个流程完全由自动化系统控制,无需人员在现场操作设备。
这套无人现场操作的核心设备包括自动化双小车岸桥(ASC):负责从船上装卸集装箱,上小车抓船箱,下小车与水平运输设备对接;自动导引车(AGV -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承担码头前沿与堆场之间的集装箱水平运输。采用电池驱动,自动导航、充电。备有自动化轨道吊(ASC - Automated Stacking Crane):用于与闸口交换区对接,在堆场进行集装箱的堆存和提取操作。分为堆场轨道吊和高速轨道吊。同时也兼备中央控制“脑”:所有设备由智能生产控制系统(ECS - Equipment Control System)统一调度指挥,实现最优路径规划、任务分配和协同作业。
码头从概念设计、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到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全部由青岛港集团自主研发完成,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拥有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如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技术、轨道吊“一键锚定”防风技术等。同时还在建成后的营运中,持续迭代升级,如后续投产的二期工程在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通信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自2017年5月一期投产以来,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多次打破由其自身保持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世界纪录,最高纪录曾超过40自然箱/小时,远超传统人工码头水平。更重要的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装卸效率持续领先全球同类码头。
自动化消除了人工操作的风险点,大幅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且智能化系统能更精准地控制设备运行,减少碰撞等事故。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便于预测性维护。
自动导引车采用电力驱动,包括早期使用锂电池,后续探索氢能应用;码头轨道吊也采用电力驱动,显着减少码头区域的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以及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设备运行能耗。
高度集成的码头操作系统(TOS)与智能生产控制系统(ECS)深度融合,实现作业计划智能编制、资源动态调配、全过程实时监控与优化。
青岛港前湾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于2017年5月11日正式投产运营。拥有2个泊位,岸线总长660米。是开创性的起点,证明了全自动化码头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二期工程于2019年11月28日投产运营。在一期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拥有2个泊位。最大亮点是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自动化技术等应用,实现了“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新模式。第三期工程则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应用新技术。
前湾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树立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和运营的全球标杆,吸引了世界各大港口前来参观学习。推动了全球港口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也成为高端装备制造和智慧港口建设成就的闪亮名片。在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了海港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了国际竞争力,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提升了港口安全水平,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
该码头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代表了当今港口建设与运营的最高水平,是智慧港口建设的标杆。
在工作人员介绍下,认识到这项科技与智慧结晶的“全自动化”与“无人化”作业码头,从船舶靠泊、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到堆场作业,整个流程完全由自动化系统控制,无需人员在现场操作设备。
这套无人现场操作的核心设备包括自动化双小车岸桥(ASC):负责从船上装卸集装箱,上小车抓船箱,下小车与水平运输设备对接;自动导引车(AGV -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承担码头前沿与堆场之间的集装箱水平运输。采用电池驱动,自动导航、充电。备有自动化轨道吊(ASC - Automated Stacking Crane):用于与闸口交换区对接,在堆场进行集装箱的堆存和提取操作。分为堆场轨道吊和高速轨道吊。同时也兼备中央控制“脑”:所有设备由智能生产控制系统(ECS - Equipment Control System)统一调度指挥,实现最优路径规划、任务分配和协同作业。
码头从概念设计、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到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全部由青岛港集团自主研发完成,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拥有多项全球首创技术,如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技术、轨道吊“一键锚定”防风技术等。同时还在建成后的营运中,持续迭代升级,如后续投产的二期工程在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通信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自2017年5月一期投产以来,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多次打破由其自身保持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世界纪录,最高纪录曾超过40自然箱/小时,远超传统人工码头水平。更重要的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装卸效率持续领先全球同类码头。
自动化消除了人工操作的风险点,大幅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且智能化系统能更精准地控制设备运行,减少碰撞等事故。设备状态实时监控,便于预测性维护。
自动导引车采用电力驱动,包括早期使用锂电池,后续探索氢能应用;码头轨道吊也采用电力驱动,显着减少码头区域的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以及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设备运行能耗。
高度集成的码头操作系统(TOS)与智能生产控制系统(ECS)深度融合,实现作业计划智能编制、资源动态调配、全过程实时监控与优化。
青岛港前湾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于2017年5月11日正式投产运营。拥有2个泊位,岸线总长660米。是开创性的起点,证明了全自动化码头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二期工程于2019年11月28日投产运营。在一期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拥有2个泊位。最大亮点是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自动化技术等应用,实现了“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新模式。第三期工程则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应用新技术。
前湾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树立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和运营的全球标杆,吸引了世界各大港口前来参观学习。推动了全球港口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也成为高端装备制造和智慧港口建设成就的闪亮名片。在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了海港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了国际竞争力,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提升了港口安全水平,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