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列人類文遺名錄 古老醫術全球放異彩
Published at Apr 03, 2022 03:59 pm
(本报诗巫3日讯)砂中医师暨传统中医总会(砂医总)会长江宗兴强调,中医针灸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到这种古老针灸医术及文化在全球大放异彩。
他指出,根据资料显示,这是於2010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罗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由中国在大会上申报《中医针灸》下所通过。
亦是亚洲中医技职学院院长江宗兴,於于昨午在该学院所开办的第五届中医专科培训班致词时,表示中医针灸是以“针刺”与“艾灸”两者合体,起源已不可考,同时也有中医史学界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已萌生。
他表示,针灸医术在中国最早有文献的,是在两千多年出现的首本医书《黄帝内经》,此后在历朝历代有着不同程度发展。
“根据中国史料,近代在成都老官山漢墓中出土了现今发现最古老的针灸人体模型,是西汉年代制成,是 14公分高的漆器人形,有着人体117个穴位经络线和心、肺、腎等标注。”
他从中医史学上知悉,到了宋代,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还铸造了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成为后代针灸教学之用。
他称,新中国於1949年成立后,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以继承与发展针灸学术及文化,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并以中国各个中医药大学及专人,出版了许多的针灸学术专著与论文,向海外学子指导中医针灸,发扬到全世界。
他说,亚洲中医技职学院开办针灸专科培训班,以中国一些著名中医药大学指导的针灸教学为蓝本,结合临床试验,以理论和实践并重,因此砂拉越有兴趣中医医术文化者,可在本地完成具有水平课程。
他续说,该学院所开办的第五届针灸专科,共有10名学员。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針灸列人類文遺名錄 古老醫術全球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