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11日讯)正值日本军在古晋投降80周年之际,砂拉越今日在朋岭岬(Pending Point)揭幕“二战砂拉越摆脱日军占领解放纪念碑”,以缅怀在二战中承受苦难的士兵、平民与本地英雄。
庄严的仪式重温了1945年9月11日的历史,当时澳洲准将东马士‧伊斯迪克(Thomas Eastick)在砂拉越河上的澳洲海军舰艇“卡蓬达号”(HMAS Kapunda)上接受日本山村日男将军的投降。
更为今天纪念活动增添意义的是,伊斯迪克的孙子麦可‧伊斯迪克(Michael Eastick)也亲临现场。他于本周稍早,连同家人包括现于槟城武吉丁宜驻军的澳洲步枪连军官摩根‧伊斯迪克中尉,一同将1945年的原版投降文件移交砂拉越政府。
澳洲副高级专员西门‧费洛斯(Simon Fellows)代表澳洲高级专员致辞时指出,日本军在古晋投降是澳洲二战最后一场军事行动——“猎户六号行动”(Operation Oboe Six)的一部分。
他说,1945年6月10日,第九澳洲师第24旅在汶莱湾口的拉布安岛登陆;同日,第20旅则在汶莱岬角(Brunei Point)登上婆罗洲大陆。
此后,第24旅清剿拉布安并进入英属北婆罗洲,第20旅则沿着汶莱海岸,利用水路逐步推进。
这些行动导致了一系列小规模却伤亡惨重的战斗,直到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澳洲军队仍在持续作战。“伞兵六号行动”造成114名澳洲军人阵亡,约1400名日军被击毙。
到9月时,第九澳洲师的古晋部队被指派负责解放砂拉越,包括解救当时被关押在臭名昭著的石角(Batu Lintang)集中营中的数千名战俘和平民。
该师部队一直驻守在北婆罗洲,执行守备及人道任务,直至1946年1月才由印度军队接替并最终解散。
费洛斯强调:“他们在解放石角集中营、阻止一场预谋的大屠杀中,留下了该师历史上重要而英勇的一页。”他补充,该师的军徽色块后来被纳入英属婆罗洲新殖民地的盾徽,以彰显其贡献。
砂副总理兼公共卫生、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沈桂贤医生主持揭幕仪式时,赞扬古晋南市市政局(MBKS)超越传统市政服务的思维。
“在朋岭岬竖立这座纪念碑,不仅保存了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打造了一个能教育后代、缅怀先烈、并促进旅游与地方经济的文化遗址。纪念,就是更新;过去,指引未来。”他说。
与此同时,古晋南市市长拿督黄鸿圣回忆,这座纪念碑选址朋岭岬的构想是在数年前,他与砂拉越文史保护人士拿督林建福商讨寻找合适的缅怀地点时提出。
“后来遇上疫情,打乱了计划。但即便如此,我们仍努力保存记忆,修复了二战纪念钟楼的碑牌。”他说。
随着今日纪念碑的揭幕,他强调古晋南市将继续守护历史,包括复兴纪念钟楼,以及开发一条串联峇都灵丹、浮罗岸与朋岭的战争遗址文化步道。
活动最后在献花、号角“安息曲”、追思颂、默哀一分钟,以及英国、新西兰和澳洲国歌声中落幕。
出席者包括砂旅游、创意产业及表演艺术部长拿督斯里阿都卡林拉曼哈山、副部长(旅游事务)拿督陈超耀,以及砂副州务秘书拿督许赞麒。
移交二战日本投降文件复制本予黄鸿圣(左2),左起为沈桂贤、费洛斯、阿都卡林及陈超耀,地点为古晋朋岭岬,时间为2025年9月11日。-fhd.jpg)
伊斯迪克(右2)移交二战日本投降文件复制本予黄鸿圣(左2),左起为沈桂贤、费洛斯、阿都卡林及陈超耀,地点为古晋朋岭岬,时间为2025年9月11日。
庄严的仪式重温了1945年9月11日的历史,当时澳洲准将东马士‧伊斯迪克(Thomas Eastick)在砂拉越河上的澳洲海军舰艇“卡蓬达号”(HMAS Kapunda)上接受日本山村日男将军的投降。
更为今天纪念活动增添意义的是,伊斯迪克的孙子麦可‧伊斯迪克(Michael Eastick)也亲临现场。他于本周稍早,连同家人包括现于槟城武吉丁宜驻军的澳洲步枪连军官摩根‧伊斯迪克中尉,一同将1945年的原版投降文件移交砂拉越政府。
澳洲副高级专员西门‧费洛斯(Simon Fellows)代表澳洲高级专员致辞时指出,日本军在古晋投降是澳洲二战最后一场军事行动——“猎户六号行动”(Operation Oboe Six)的一部分。
他说,1945年6月10日,第九澳洲师第24旅在汶莱湾口的拉布安岛登陆;同日,第20旅则在汶莱岬角(Brunei Point)登上婆罗洲大陆。
此后,第24旅清剿拉布安并进入英属北婆罗洲,第20旅则沿着汶莱海岸,利用水路逐步推进。
这些行动导致了一系列小规模却伤亡惨重的战斗,直到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澳洲军队仍在持续作战。“伞兵六号行动”造成114名澳洲军人阵亡,约1400名日军被击毙。
到9月时,第九澳洲师的古晋部队被指派负责解放砂拉越,包括解救当时被关押在臭名昭著的石角(Batu Lintang)集中营中的数千名战俘和平民。
该师部队一直驻守在北婆罗洲,执行守备及人道任务,直至1946年1月才由印度军队接替并最终解散。
费洛斯强调:“他们在解放石角集中营、阻止一场预谋的大屠杀中,留下了该师历史上重要而英勇的一页。”他补充,该师的军徽色块后来被纳入英属婆罗洲新殖民地的盾徽,以彰显其贡献。
砂副总理兼公共卫生、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沈桂贤医生主持揭幕仪式时,赞扬古晋南市市政局(MBKS)超越传统市政服务的思维。
“在朋岭岬竖立这座纪念碑,不仅保存了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打造了一个能教育后代、缅怀先烈、并促进旅游与地方经济的文化遗址。纪念,就是更新;过去,指引未来。”他说。
与此同时,古晋南市市长拿督黄鸿圣回忆,这座纪念碑选址朋岭岬的构想是在数年前,他与砂拉越文史保护人士拿督林建福商讨寻找合适的缅怀地点时提出。
“后来遇上疫情,打乱了计划。但即便如此,我们仍努力保存记忆,修复了二战纪念钟楼的碑牌。”他说。
随着今日纪念碑的揭幕,他强调古晋南市将继续守护历史,包括复兴纪念钟楼,以及开发一条串联峇都灵丹、浮罗岸与朋岭的战争遗址文化步道。
活动最后在献花、号角“安息曲”、追思颂、默哀一分钟,以及英国、新西兰和澳洲国歌声中落幕。
出席者包括砂旅游、创意产业及表演艺术部长拿督斯里阿都卡林拉曼哈山、副部长(旅游事务)拿督陈超耀,以及砂副州务秘书拿督许赞麒。
移交二战日本投降文件复制本予黄鸿圣(左2),左起为沈桂贤、费洛斯、阿都卡林及陈超耀,地点为古晋朋岭岬,时间为2025年9月11日。-fh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