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3日讯)为纪念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云南海外联谊会举办的民间交流活动“2025海外侨胞回国(来华)研习参访活动”日前在云南昆明启动,而砂拉越也有数名代表在中国驻古晋总领馆的牵引并参与具有这项非凡历史意义的研习活动。
云南海外联谊会,是云南省海外联谊社会组织,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促进云南省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及各界人士的交流合作,云南是中国重要的侨乡,200多万的云南籍侨胞遍布千秋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举办国情省情研修班、研习参访考察、招商引资考察、开展慰侨演出等活动,增强港澳台及海外人士的中华文化了解与认同。

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老挝、印尼、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过的30余海外华人代表合摄于“南洋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
而这次的“2025海外侨胞回国(来华)研习参访活动”,主要了解南侨机工的历史过往,从1939年2月至9月,3200多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热血青年,分9批毅然踏上归程。

而这次的“2025海外侨胞回国(来华)研习参访活动”,主要了解南侨机工的历史过往,从1939年2月至9月,3200多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热血青年,分9批毅然踏上归程。
他们之中,有贫苦劳工,有富家子弟;有人放弃橡胶园,有人告别学堂。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卡车司机,其余则担任修理工、电工、焊工等,义无反顾地投入滇缅公路生死运输线。
2025海外侨胞回国(来华)演习参访活动让36名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裔侨胞重温南侨机工英烈事迹,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同时36名代表们也通过重温历史、感受时代变迁、体验民族风情,深切追忆可歌可泣的南侨机工抗战壮举和家国情怀。
云南海外联谊会理事马昌治在活动上也深切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做和谐侨社和良好侨界形象的引领者,展示中华礼仪之邦风范;二是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三是做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参与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云南与世界交流合作。
随团人物访问:
(一)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拿督威拉颜天禄:
他认为,南侨机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跨国协作与人类维护和平正义的典范,因此回顾与缅怀这段悲壮事迹对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经贸合作,以及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马中命运共同体有着现实意义。
他说,马中两国同为爱好和平的国家,双边世代展现了以心相交、以诚相待、以义为持、以和为贵的共同价值追求,而80年前南侨机工抛家舍业、豁出性命,奔赴前线参与抗战的伟大史记,不仅让当代人从中汲取了和平发展与团结合作是人类文明存续重要依托的深刻启示,而且也为两地人民睦邻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表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联合国应运而生,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而多边主义及和平发展也成为了广泛共识与人心所向,但是当今世界单边主义甚嚣尘上,霸凌行径大行其道,严重冲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因此希望世界各国以史为鉴,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表示,滇缅公路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战略通道,被誉为“抗战生命线”。数十万名男女老少靠着双手砸出了一条道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条道路承担了运输军需物资、药品和援华物资的重要任务,为抗战的坚持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说,在滇缅公路的建设和运输过程中,南桥机工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约三千余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号召,毅然回国,投身到艰险的运输工作。
“他们驾驶卡车,翻越崇山峻岭,冒着恶劣环境的威胁,将大批物资送往前线。其间,千余名机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海外华侨爱国报国的壮丽篇章。”
他表示,在研习活动中,参访团成员沿着滇缅公路旧址前行,走访各地的历史纪念馆,聆听历史讲解,并在南桥机工纪念碑前敬献鲜花,深切缅怀先烈的英勇事迹。
“今天的研习参访之旅, 不仅是追忆历史,缅怀牺牲的烈士,更是提醒世人珍惜和平。南桥机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象征,也是海外华侨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走在纪念馆的历史走廊, 所有的历史历历在目,幕幕揪心。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应传承和弘扬这种无畏精神,把爱国情怀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他感谢云南海外联谊会举办, 古晋驻中国领事馆推动此次意义非凡的访华研习参访活动,进一步缅怀与推广滇缅公路与南桥机工这段不可被遗忘的历史,教育下一代铭记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三)诗巫乡村会议会县议员杨仁福:
他说,此次随团赴云南研习参访,让深受触动。实地走访滇缅公路及南侨机工纪念场所,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年先辈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支援中国抗战的伟大精神。
“南侨机工们毅然放弃安稳生活,义无反顾奔赴战火,在艰险的运输线上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生命线,这份牺牲与奉献值得我们世代铭记。”
他指出,这不仅是一趟追寻历史的行程,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交流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跨国侨界的团结与互助力量。
“先辈们曾在战火中贡献热血,而今在和平年代,侨胞们更应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经贸、人文、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他表示,这次参访让他更加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也提醒自己要继承和弘扬先辈精神,在本职岗位上继续贡献力量,携手推动马中友好关系不断深化,续写新时代的侨界华章。

他说,非常荣幸能在这样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光荣记忆的时刻,与大家相聚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共同见证并开启这场意义深远的纪念之旅。
“此次研习参访,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它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对我们共同历史与精神的庄严致敬,一次对海外侨胞家国情怀的深切召唤。”
他指出,选择在云南启程,寓意深远。这里曾是抗战的大后方和最前线,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国远征军……一个个饱含血与火的名词,铭刻着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也见证着全球反法西斯同盟的并肩奋战。
“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先辈们为捍卫家国安宁与世界和平所展现出的巨大勇气和作出的伟大牺牲。通过接下来的实地探访与深度研习,我们必将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共同历史有更直观、更震撼的认知。”
他说,这段历史深刻揭示,国家的命运与每一位海外儿女息息相关。
“抗战时期,广大侨胞毁家纾难、万里援乡的壮举,早已成为民族集体记忆中光辉的一页。历史的苦难辉煌,凝聚成追求民族复兴与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天然使者,我们更感使命在肩。”
他认为,此行必将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历史认同与文化根脉。我们将把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
“我们将继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发挥侨胞的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颂和平理念,为促进中外交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砂拉越的代表们对出现的犀鸟深感亲切。左起为古晋南市市议员蔡佑龙、美里市市议员熊天雨、马来西亚东安会馆联合会总妇女主任蔡静怡、砂拉越中国友好学会秘书张许瑞益及诗巫乡村会议会县议员杨仁福。
(五)砂拉越中国友好学会秘书长许瑞益:

(五)砂拉越中国友好学会秘书长许瑞益:
他说,重走滇缅公路,缅怀南侨机工,心中满是敬畏与感慨,他表示,此次受云南省侨办邀请,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重走这条充满传奇与热血的道路,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对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深情回望。
“滇缅公路,在抗战的艰难中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它蜿蜒于崇山峻岭间,跨越湍急河流,见证了先辈们的汗水和鲜血。”
他说,重走滇缅公路,仿佛能看到当年南侨机工们在枪林弹雨和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疾驰的身影。
“在国殇墓园,纪念碑还有各个遗址上,我驻足良久,红了眼眶。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抗战历史,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体现。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却团结一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深知,国之不存,家将焉附?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深深的打动着我们一行人。”
他指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南侨机工的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六)马来西亚玻璃市州华人大会堂总务、玻璃市州中华商会副总务黄欣平:
“走过历史,看见自己 —— 我的八天研习之旅感悟”
她说,人生中,总有一些经历,不是为了“完成”,而是为了“感受”,这一次,受邀参加由国侨办主办、云南省侨办承办的“海外侨胞回国(来华)研习参访”,与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八个国家的36位华社代表同行,一起走过昆明、大理、保山、勐赫、腾冲、芒市、瑞丽,八天,转瞬即逝,却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她表示,这一路,是一次历史的回望,从南洋华侨机工的英勇抗战,到滇缅公路的艰难修筑,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
“站在那片片承载着牺牲与希望的土地上,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敬畏。作为晚辈,也许无法真正体会那一代人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沉重与决心,但我知道,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可以自由呼吸的幸福日子。”
“我想,我们这一代人,最该学会的,便是感恩。”
她也表示,这一路,也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沱茶的香、皮影戏的光、扎染的韵、非遗的魂,还有那一餐餐用心款待的美食、一场场真诚热情的民族交流,都让她看见了中国文化的广博与细腻,也感受到云南这片土地的温暖与厚重。
除此之外,她也指出,参访霍普禾森医院与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让她深刻认识到中国现代科技与医疗健康的发展速度与前景,过去的厚重与现在的腾飞,在这八天里交相辉映。
“但最让我感动的,其实是——人。短短八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同桌吃饭到无话不谈。语言不同、口音各异、背景多样,却因为共同的文化根脉与情感,在这趟旅程中建立起了一份份难能可贵的友谊。每一次笑声,每一次合照,每一次深夜的交谈,都是我此行最温暖的记忆。”
她说,分别时,有些话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不舍。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却仿佛从未分开过。或许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模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彼此靠近与理解的过程;是文化的连结,更是人心的靠拢。”
她也谢谢组织方的每一份用心,也谢谢大家,陪她走完这段路,让这八天的旅程,成为她人生中一段会反复想起的记忆。
(七)槟华堂青年团团长邱武才:
他说,与东盟各国伙伴一同出席海外侨胞回国(来华)研习参访,走访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滇西抗战纪念馆及墓园,心中感触良多。
“十分赞赏中国对这段历史的完整记录与传承,让世人得以缅怀南侨机工当年为抗战所奉献的资源,甚至牺牲生命,只为了捍卫家园、守护世界和平。置身其间,更能体会到当年的机工们年纪尚轻,却已展现出无比坚定的爱国情操,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海外侨胞由衷敬意与铭记。”
他强调,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把先贤的牺牲与精神化为前行的力量,继续传承他们的家国情怀,携手为民族团结、区域合作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