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1日讯)砂拉越警方揭露当前最常见的五种诈骗手法,包括电商诈骗、虚假投资、假贷款、工作骗局及电话诈骗,并警告诈骗集团手法不断翻新,欺骗手段更具隐蔽性及操控性,促请公众高度警惕。
砂拉越警察总监拿督曼查今早召开记者会指出,根据近期调查与案件数据,诈骗集团频密更换策略,利用社交媒体、通讯软件与电话等渠道,针对不同对象设下陷阱。
受害者或为买家,或为卖家。“买家型”诈骗通常通过社交媒体提供远低于市价的商品,并催促受害者尽快付款至“骡子户口”;“卖家型”诈骗则是假扮买家称“多付了钱”,出示伪造付款凭证,并胁迫卖家退还‘多余’款项。
骗徒通常透过脸书或Telegram发布广告,宣称可快速获取高回酬,并引导受害者下载伪造投资应用程式。
初期受害者会收到“微利回报”以取得信任,之后被劝说投入更大资金,直到无法再联络对方方才惊觉受骗。
通过社交媒体、短讯甚至报章广告诱骗受害者申请贷款。
“全程通过WhatsApp联系,从未露面”,还会提供伪造公司注册证书,要求受害者预付各种费用,如订金、印花税、保险与律师费。
骗徒声称可“网上工作赚钱”,要求受害者点击链接注册账号,并完成“任务”。
任务通常涉及在电商平台购物,承诺10至30%的佣金。随着任务金额增加,佣金突然中断,受害者方知上当。
常见于假冒银行、警方或政府单位人员,谎称受害者涉及刑事案件或欠税,并以“逮捕”或“法律行动”相威胁。
骗徒要求受害者透露银行资料,或转账至所谓“调查账户”。
曼查指出,诈骗集团也会以每月100令吉至3000令吉不等的佣金诱使民众开设银行户口供其使用,相关户口随后被用于洗钱与欺诈交易。
他促请民众勿轻信网络讯息,务必验证所有财务交易来源,若发现可疑行为,立即向警方报案。
砂拉越警察总监拿督曼查今早召开记者会指出,根据近期调查与案件数据,诈骗集团频密更换策略,利用社交媒体、通讯软件与电话等渠道,针对不同对象设下陷阱。
受害者或为买家,或为卖家。“买家型”诈骗通常通过社交媒体提供远低于市价的商品,并催促受害者尽快付款至“骡子户口”;“卖家型”诈骗则是假扮买家称“多付了钱”,出示伪造付款凭证,并胁迫卖家退还‘多余’款项。
骗徒通常透过脸书或Telegram发布广告,宣称可快速获取高回酬,并引导受害者下载伪造投资应用程式。
初期受害者会收到“微利回报”以取得信任,之后被劝说投入更大资金,直到无法再联络对方方才惊觉受骗。
通过社交媒体、短讯甚至报章广告诱骗受害者申请贷款。
“全程通过WhatsApp联系,从未露面”,还会提供伪造公司注册证书,要求受害者预付各种费用,如订金、印花税、保险与律师费。
骗徒声称可“网上工作赚钱”,要求受害者点击链接注册账号,并完成“任务”。
任务通常涉及在电商平台购物,承诺10至30%的佣金。随着任务金额增加,佣金突然中断,受害者方知上当。
常见于假冒银行、警方或政府单位人员,谎称受害者涉及刑事案件或欠税,并以“逮捕”或“法律行动”相威胁。
骗徒要求受害者透露银行资料,或转账至所谓“调查账户”。
曼查指出,诈骗集团也会以每月100令吉至3000令吉不等的佣金诱使民众开设银行户口供其使用,相关户口随后被用于洗钱与欺诈交易。
他促请民众勿轻信网络讯息,务必验证所有财务交易来源,若发现可疑行为,立即向警方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