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斯市5日讯)七天AI创客之旅,让汶莱青少年与东盟伙伴在科技探索中携手前行。
今年9月14日至20日,汶莱中华中学的7名师生远赴中国广西南宁,参加了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创客营)(以下简称“创客营”)。这场以 “数联丝路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国际科技教育盛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汶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阿曼、泰国、越南等13个以东盟国家为主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师生参与。
在第七天活动的闭幕式上,汶莱学生与各国伙伴一起展示了他们设计的智能作品,南宁成为这些未来创新者们交流与成长的舞台。
此次参营的汶中代表队成员分别是领队陈谨良及陈佩琳2位老师,该校十年级理科一班的陈巧慧、孙凯芯、池恩慧、刘嘉恩及张芯慈等5位学生。
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作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于今年9月14日在广西南宁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来自13个国家的师生们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静电实验秀打破了初次见面的隔阂。当学生的发丝在静电作用下根根直立如蒲公英时,现场惊呼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这不是汶中师生第一次赴华参加此类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自2023年始,该校连续多年组队前往中国参盛,行程包括云南成都、四川成都及广西南宁等。这次参与创客营活动,是该校长期致力于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延续。
体验人工智能,感受科技魅力
本届创客营构建了“15+7+1+1”活动矩阵,包括15个AI国际教育工坊课程体验、7场科技文化参访、1场教师工作坊和1场科学家对话。
汶中师生们深入南宁市各中小学校,参与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AI实践课程。他们亲身体验了“AI空间站工程师—太空车组装与智能任务设计”,学习组装太空车并设计智能任务。
在“水域鹰眼—智能识别与捕捉无人船”课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无人船如何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在水域开展工作。他们还参与了智能浇花系统、智驾取运车、Cyber智能车、博识万物机器人等丰富多样的AI课程。
这些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青少年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普及到能够熟练运用AI技术创作作品。除了实验室内的创客实践,活动还安排了多元化的科技文化参访。汶中师生们参观了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科技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场馆,通过体验科技文化与非遗技艺,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国形象。
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国—东盟科普之夜”活动中,汶中师生跟随节目节奏时而惊叹、时而欢呼,沉浸式体验这场跨国科技与文化盛宴。
现场展示的卫星遥感、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等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汶中生们大开眼界。
汶中校长许月兰表示: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确实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师生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科技探索与文化交融之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师生们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实践,不仅在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更在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主办方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在创新的氛围中,青少年的国际交流产生了奇妙反应。此类活动不仅拓宽了不同国家与地区师生的视野,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科技与人文发展的热情。”她补充说道。
收获与展望:搭建跨文化创新平台
经过七天的密集学习和交流,汶中的师生们与其他国家的参与者一起在闭幕式上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国际工坊·AI创享家”微视频,各国师生以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方式,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与活动的汶中生普遍认为,中国的AI技术发展令人印象深刻,这次经历让其体验了许多全新的AI技术,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也改变了他们对科技和未来的看法,甚至激发了他们未来进一步探索科技知识的愿望。
陈巧慧:人工智能创造美好未来
在“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的活动中,我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机器人,更是能够学习、适应并帮助人们日常生活的系统。通过工作坊和团队合作,我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创新想法。同时,我也意识到必须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这次经历让我对科学和人工智能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潜力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
孙凯芯:人工智能和科学领域收获颇丰:"这次旅程让我在人工智能和科学领域收获颇丰。我见到了在汶莱从未见过的新型机器人和发明,例如在科学中心演奏乐器的机器人,令我倍感新奇;龙卷风模拟器既刺激又有趣。此外,我通过静电实验学会了用金属棒让羊毛悬浮,这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的活动。我们组装的电脑控制小车让我初步了解了编码和编程,而能够与人互动的机器人也充满乐趣。总体而言,我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强烈推荐同学们参与。"
池恩慧:人工智能影响深远,发挥巨大作用:"这次为期七天的中国广西之行让我对人工智能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了解到,人工智能不仅对一个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运用得当,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服务,并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我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科学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最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人工智能和科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而我也非常享受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 "
刘嘉恩:学习人工智能令人大开眼界:"学习人工智能让我大开眼界。我发现它不仅是关于机器人,更是能创造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的科技。例如,可以实时翻译语言的智能眼镜让沟通更便捷,而能感应光线的小车则展示了机器如何“看见”并响应环境。我深感人工智能的力量,但也提醒自己要正确运用科技。这次经历让我对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未来更加好奇,也激励我继续学习编程和探索创新。 "
张芯慈:创客营打开探索科技大门:"起初,我对这次南宁之行持怀疑态度,因为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兴趣索然,但是通过参与有趣的实践和学习环节,这次旅行真正为我打开了科技世界的大门。南宁的住宿条件远超预期,酒店房间非常舒适,我们收到了装满必需品的礼包,酒店餐厅每日提供的餐食美味可口,还有友好的志愿者陪伴我们游览城市,并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不过,此行最让我难忘的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伙伴们一起学习、合作、生活的经历尤为珍贵。创客营活动能让我结识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尽管我们性格迥异,却在许多方面心意相通。文化展示之夜是我最喜爱的环节,我衷心感谢汶中董事会、校长和老师给予这次宝贵的机会出国参加活动! "
今年9月14日至20日,汶莱中华中学的7名师生远赴中国广西南宁,参加了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中国—东盟青少年创客营)(以下简称“创客营”)。这场以 “数联丝路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国际科技教育盛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汶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阿曼、泰国、越南等13个以东盟国家为主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师生参与。
在第七天活动的闭幕式上,汶莱学生与各国伙伴一起展示了他们设计的智能作品,南宁成为这些未来创新者们交流与成长的舞台。
此次参营的汶中代表队成员分别是领队陈谨良及陈佩琳2位老师,该校十年级理科一班的陈巧慧、孙凯芯、池恩慧、刘嘉恩及张芯慈等5位学生。
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作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于今年9月14日在广西南宁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来自13个国家的师生们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静电实验秀打破了初次见面的隔阂。当学生的发丝在静电作用下根根直立如蒲公英时,现场惊呼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这不是汶中师生第一次赴华参加此类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自2023年始,该校连续多年组队前往中国参盛,行程包括云南成都、四川成都及广西南宁等。这次参与创客营活动,是该校长期致力于促进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延续。
体验人工智能,感受科技魅力
本届创客营构建了“15+7+1+1”活动矩阵,包括15个AI国际教育工坊课程体验、7场科技文化参访、1场教师工作坊和1场科学家对话。
汶中师生们深入南宁市各中小学校,参与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AI实践课程。他们亲身体验了“AI空间站工程师—太空车组装与智能任务设计”,学习组装太空车并设计智能任务。
在“水域鹰眼—智能识别与捕捉无人船”课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无人船如何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在水域开展工作。他们还参与了智能浇花系统、智驾取运车、Cyber智能车、博识万物机器人等丰富多样的AI课程。
这些课程循序渐进地引导青少年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普及到能够熟练运用AI技术创作作品。除了实验室内的创客实践,活动还安排了多元化的科技文化参访。汶中师生们参观了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科技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场馆,通过体验科技文化与非遗技艺,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国形象。
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国—东盟科普之夜”活动中,汶中师生跟随节目节奏时而惊叹、时而欢呼,沉浸式体验这场跨国科技与文化盛宴。
现场展示的卫星遥感、健康检测、智能机器人等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汶中生们大开眼界。
汶中校长许月兰表示: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确实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师生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科技探索与文化交融之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师生们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实践,不仅在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领域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更在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主办方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在创新的氛围中,青少年的国际交流产生了奇妙反应。此类活动不仅拓宽了不同国家与地区师生的视野,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科技与人文发展的热情。”她补充说道。
收获与展望:搭建跨文化创新平台
经过七天的密集学习和交流,汶中的师生们与其他国家的参与者一起在闭幕式上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国际工坊·AI创享家”微视频,各国师生以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方式,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与活动的汶中生普遍认为,中国的AI技术发展令人印象深刻,这次经历让其体验了许多全新的AI技术,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也改变了他们对科技和未来的看法,甚至激发了他们未来进一步探索科技知识的愿望。
陈巧慧:人工智能创造美好未来
在“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的活动中,我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机器人,更是能够学习、适应并帮助人们日常生活的系统。通过工作坊和团队合作,我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创新想法。同时,我也意识到必须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因为它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这次经历让我对科学和人工智能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潜力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
孙凯芯:人工智能和科学领域收获颇丰:"这次旅程让我在人工智能和科学领域收获颇丰。我见到了在汶莱从未见过的新型机器人和发明,例如在科学中心演奏乐器的机器人,令我倍感新奇;龙卷风模拟器既刺激又有趣。此外,我通过静电实验学会了用金属棒让羊毛悬浮,这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的活动。我们组装的电脑控制小车让我初步了解了编码和编程,而能够与人互动的机器人也充满乐趣。总体而言,我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强烈推荐同学们参与。"
池恩慧:人工智能影响深远,发挥巨大作用:"这次为期七天的中国广西之行让我对人工智能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了解到,人工智能不仅对一个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运用得当,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服务,并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我也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科学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最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人工智能和科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而我也非常享受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 "
刘嘉恩:学习人工智能令人大开眼界:"学习人工智能让我大开眼界。我发现它不仅是关于机器人,更是能创造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的科技。例如,可以实时翻译语言的智能眼镜让沟通更便捷,而能感应光线的小车则展示了机器如何“看见”并响应环境。我深感人工智能的力量,但也提醒自己要正确运用科技。这次经历让我对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未来更加好奇,也激励我继续学习编程和探索创新。 "
张芯慈:创客营打开探索科技大门:"起初,我对这次南宁之行持怀疑态度,因为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兴趣索然,但是通过参与有趣的实践和学习环节,这次旅行真正为我打开了科技世界的大门。南宁的住宿条件远超预期,酒店房间非常舒适,我们收到了装满必需品的礼包,酒店餐厅每日提供的餐食美味可口,还有友好的志愿者陪伴我们游览城市,并与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不过,此行最让我难忘的是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伙伴们一起学习、合作、生活的经历尤为珍贵。创客营活动能让我结识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尽管我们性格迥异,却在许多方面心意相通。文化展示之夜是我最喜爱的环节,我衷心感谢汶中董事会、校长和老师给予这次宝贵的机会出国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