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美里23日讯)美里培民中学校友陈星佑表示,母校所提供的扎实课程、三语并重的教学环境及高度接轨大学的教育制度,使学生无论在高等教育阶段或职场领域都能快速适应、稳健发展,迎向未来的能力与信心。
“不论是进入大学课堂,还是投身工程现场,我从未感到脱节。”
现任电气工程师的培民校友陈星佑表示,自己之所以能迅速适应高等教育的挑战,并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关键正是在培民中学六年所接受的全面而严谨的教育训练。
他称,小学毕业于罗东小学,中学阶段就读于培民。培民中学的课程架构不仅兼顾知识广度与深度,更注重逻辑思维、语言运用和跨领域整合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能力,正是大学教育与现代职场所高度重视的核心素质。
“培民的数理课程非常有挑战性,但也非常有系统,这让我在技术学院学习工程科目时完全不陌生,甚至感到游刃有余。”
他指出,不少曾令同侪感到困难的计算与逻辑训练,在培民中学阶段早已打下根基。他在砂拉越技术发展中心(PPKS)及砂拉越高级技术国际学院(iCATS)完成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后,顺利投入工程领域,现担任电气工程师,负责处理技术项目与团队协作任务。
除了学术上的基础,培民中学三语并重的语言教学同样令他受益匪浅。他坦言,刚开始面对全英语或马来文授课时确实需要适应,但凭借在培民所建立的语文基础与学习习惯,很快便能掌握各类技术术语与报告撰写能力。
“多语环境的训练,不仅提升了我在学习上的效率,也让我在职场中更具沟通能力与跨文化协作优势。”
陈星佑强调,培民的教育不仅是考试的训练,更是一种面对复杂世界的准备。
他说,在培民的那几年,所培养出的抗压能力、自律习惯与独立思考方式,现在都成为他面对工程挑战时的最大资本。
他认为,培民中学的教育制度已然超越传统中学教育的框架,更具前瞻性与国际接轨性。它不是单一应试导向,而是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让你具备面对大学所需的深度,具备走进社会所需的广度,也具备走得更远的自信。
如今的陈星佑,以专业工程师的身份活跃在技术领域,在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中持续精进。他表示,自己每一步的成长,都深深植根于培民中学那段充实而严谨的学习时光。
他也勉励在校学弟妹,珍惜在培民中学所接受的教育资源与师长指导,勇于探索、自主学习,把握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他阐明,母校所提供的不只是学历文凭,更是一份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能力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