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和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增加开放更多内地城市居民来港个人游等政策的实施,香港经济迎来加快复苏的契机。然而香港目前各行各业人手短缺问题严重,如建造业就反映人手短缺逾一万人,其他如餐饮零售、酒店、护老等行业也普遍有人手短缺情况,明显地,各行各业的人手短缺将成为香港经济复苏的最大绊脚石。进一步输入外劳已成为不能回避的必答题,怎样在输入外劳及保护本地劳工权益方面取得平衡,正考验着特区政府的智慧。
林健荣指出,香港每年至少有2,500亿元的工程才可以满足全港建筑地盘的工人的需求,目前全港约有63万名注册建造业工人,估计实际活跃于建筑业的工人约20多万人,然而商会调查显示,目前本港建造业工人缺口逾万人。由于技术工人的结构性短缺,加上劳动力老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体生产力下降,许多建造工程项目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结果是令香港的建筑成本飙升至全球最高水平。
建筑成本冠全球 削弱竞争优势
今年6月中,全球建筑管理谘询机构Turner & Townsend发表的市场调查指出,2024年香港的平均建筑成本预计上涨4.8%至每平方米4,500美元,在全球91个调查城市中排名第9,超越日本东京,是全亚洲建筑成本最高城市。调查指出,香港之所以成为亚洲房地产建筑成本最高的城市,主要原因是熟练劳动力短缺和稳定的市场需求。
林健荣认为,香港的建筑成本冠全球,主因政府推出工程与批出的时间有差距,形成时常会出现「有工无人做」资源错配问题。他指,1999至2008年金融风暴以及美国次按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不景气期间,本港的建筑量持续下降,流失大量人才;为了重振经济,香港建造工程量总值自2009年突破1,000亿元后,逐年拾级而上,5年间翻了一倍,即使到新冠疫情期间仍没有明显跌幅,去年更攀至巅峰逼近3,000亿元,「可惜新入行的年轻人少,导致目前技术工人短缺和建造业工人老化问题愈加严重。」
年轻人入行少 工人老化趋严重
政府统计处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年届50岁或以上的建造业工人约有284,000人,占建造业工人人数45%。技术工人当中,年届50岁或以上的比例更高,达63%。建造业议会去年7月发表《建造工程量预测》,展望未来10年(2022/23至2031/32)香港的建造工程量每年将达2,400亿元至 3,750亿元(以2022年9月价格计算)。林健荣赞成特区政府保持有序持续的公营工程量,达至供求平衡,才可以留住建造业人才。
去年特区政府因应建造业界的需求而推出「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规定申请的建筑公司只容许相关外劳于两年内在所申请的工程内工作,林健荣指出,现时实际出现的情况是,申请输入外劳到他们来港工作会有时差,相关的建筑公司可能于等候外劳来香港期间已中标另一单工程合约,而相关外劳的工种其实只需半年至一年已可完成申请时的工程,但相关建筑公司又不可以请他们到旗下另一个工程帮手,出现浪费人力的情况,因此,他建议特区政府作出弹性安排,放宽输入的外劳可在两年内于同一建筑公司旗下工程工作。
冀输入外劳扩至一般私营工程
此外,「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的主要对象是公营工程合约,私营工程未能参与。作为本港主要发展商之一,新鸿基地产在香港拥有众多在建项目,旗下亦有建筑公司负责相关建筑工程,新地回覆香港文汇报查询时亦表示,目前多个地盘均面对较为严峻的人手不足问题,短缺涵盖各个工种,熟练工人以至技术人员的空缺率都超过两、三成,以至个别工种更达到六、七成。
新地认为,无论是公营或私营项目,人手紧张难免拖慢项目发展进度,亦会令建筑成本上升,从而削弱香港整体的竞争优势;又指假如「建造业输入劳工计划」日后开放予一般私营工程,新地将积极考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