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8日讯)毕理私立中学1974届毕业班同学一行 17 人最近回到了母校,与当年教过他们数学、商业、历史等课程的级任老师刘政候老师一起,展开了一趟充满回忆的旅程。
毕理学院现任院长许钧凯和学生会热情地欢迎了回校的毕业生们。他们还翻出了珍贵的 70 年代老照片,让大家仿佛回到了过去。同时,他们也展示了毕理学院自 1991 年从中学升格学院以来的发展和蜕变。
当年,对于那些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毕理私立中学 (Pilley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就像救命稻草一样。这所学校由卫理公会于 1967 年创办,以美国传教士毕理夫妇的名字命名,他们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于1949 - 1960在砂拉越中区服事。
1974届毕业班的学生们来历也各不相同。有些人从过渡班起就读于毕理中学,而另一些人则是在中四或中五才加入的。虽然当年学习成绩可能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但毕业后大多数人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许多人成为了老师、护士,甚至还有成功的企业家。
刘老师显然为他的学生们感到骄傲,看到学生取得的成就,他打心眼里高兴。学校的蜕变也让他印象深刻。
他感慨从毕理中学到现在的毕理学院,学校的发展真是令人惊讶。与诗巫许多已经倒闭的其他私立学校不同,毕理学院仍然蓬勃发展,提供着优质的教育。
刘老师还分享了一段个人渊源 。他的女儿从毕理学院毕业获得了会计文凭,现任高职,而他的外孙女现在也是该校的学生!
他兴奋地得知毕理学院正计划升格为大学学院。他鼓励他的学生们多多宣传毕理学院所提供的优质教育。
同学们口中的班长倪可菁感谢刘老师和同学们让这次聚会得以成行。她对那些从西马、沙巴和古晋等远地方赶来庆祝他们毕业50周年的老同学们尤其印象深刻。
另一位同学曾秋香也同意,毕理中学在她取得的成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追求比割树胶更好的生活,她毅然离乡背井从加拿逸来到诗巫,加入毕理中学的中五班。
她笑着承认,由于内向的性格,她甚至错过了班级集体照。两位同学都分享了她们在毕理中学的经历,尤其是与基督教老师和朋友的相处,如何影响她们自己也成为了基督徒,这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这次聚会让同学们再次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和友谊的持久影响。这班1974届毕业的学生们带着混合的怀旧和自豪离开了毕理学院,他们知道自己是这所拥有特殊历史和光明未来的学校的一份子。


